词条 | (五)织绸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织绸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织绸的90%以上是手拉脚踩的人力机,染色是两根竹棒一口缸,织造、炼染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织绸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南充、成都两地。1986年通过内迁,建立了阆中绸厂。60年代和70年代初,在南充、绵阳、乐山、重庆的缫丝厂里增加织机,在万县地区建设小绸厂,从此织绸厂布局逐渐分散。但主产区仍为南充、成都两地。1979年由轻工部定点在重庆市、达县地区、新都县建立几个新绸厂,使绸厂的布局进一步发生变化。目前,全省的织机由改革开放前的7 381台增加到近2万台;真丝针织能力翻了两番多,达到500吨;丝绸服装能力增加近10倍,达到300万件(套);织缎产量由6 877万米增加到1.4亿米;每年开发40—50个新产品、新品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