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村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丁村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丁村文化是1953年发现的。 ① 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地处汾河中游临汾宽谷的南端,范围较大,南北长达15公里。丁村文化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据氨基酸外消旋法 ② 测定,绝对年代为距今约7万年左右。 当时,丁村一带的气候温暖湿润,和现在江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差不多。汾河的水量比现在要大得多,生长着鲤、鲩、?、鲇、青鱼等众多的鱼类;附近的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河旁平地上草木茂盛,象、野马、野驴、犀牛、鹿、狐狸、熊等野生动物成群地出没于草地和森林之中。人类生息于汾河两岸,利用原始的生产工具和群体的力量,捕捞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生活十分艰苦。 丁村文化的人类化石不多,只发现了3枚牙齿,属于同一个体。从牙齿的磨损程度估计,可能是一个12―13岁的少年。丁村人的体质形态比北京人进步,较现代人原始,是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人类,属早期智人。 文化遗物主要是石制品。共发现石制品2000多件,以石片和石核居多,有加工痕迹的石器仅占石制品总数的6.6%,说明丁村附近密集的石器地点可能是当时的石器制作场。石片多用碰砧法和投击法从石核上打击产生,也有一定数量的石片是用石锤直接打制的。经过进一步加工的石器,分为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后者的数量较多。石核石器有砍斫器、手斧和石球等。手斧只有一件采集品,颇为奇特,这种石器在欧洲的旧石器文化中比较普遍,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石片石器有砍斫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其中的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最富有特色的器物,由于是在丁村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学术界也将这类器物称之为“丁村尖状器”。总之,丁村文化既具有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共同特点(如以石片石器为主等),又具有独特的打制技术和石器类型。 丁村文化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目前发现的材料来看,我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至少存在着两大文化传统,即以大型石器为特征的“?印??〈逑怠焙鸵孕⌒褪?魑?卣鞯摹爸芸诘甑诒地点――峙峪系”。两大传统在石器的打制技术和器物类型上各具特色。在“?印??〈逑怠敝校?袢∈??饕?捎门稣璺ǎ?美??庸さ氖?鹘隙啵?褂媒换シ椒ù蛑频氖?饕灿幸欢ū壤?J?鞯幕?纠嘈陀锌稠狡鳌⑷?獯蠹庾雌鳌⑹指?凸蜗髌鞯龋?渲锌稠狡鞯氖?孔疃唷U庖晃幕??吃ㄔ从谖骱疃任幕????短镂幕??河文化的发展,到丁村文化已趋于成熟了。 丁村文化石器 1、鹤嘴形厚尖状器 2、3、三棱大尖状器 4、薄刃多边形器5、刮削器 6、石球 7、多边砍砸器 8、小型尖状器 9、舌形尖状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