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国之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七国之乱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的反叛中央朝廷的政变。汉初,刘邦为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使一些王国的封地跨州连郡。这些诸侯王拥有许多特权,在封国内可以自行征收赋税、煮盐铸铁、任命封国御史大夫以下官吏等。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仅吴、楚、齐三国封地就占去西汉半壁江山,他们常常称病不朝,僭越和反叛事件时有发生,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给西汉中央的统治带来严重威胁。继汉文帝用分国之策削弱诸侯王势力之后,晁错屡次建议文帝削夺诸王封地。景帝即位后,吴国跋扈,御史大夫晁错又上 “削藩策”。他说诸王 “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 《汉书?吴王濞传》)。景帝三年 (前154),用晁错之策,削楚王东海郡、赵王常山郡、胶西王六县。以次削夺,将及吴国。吴王刘濞害怕,“因以此发谋,欲举事”(同上)。他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发动叛乱,史称 “七国之乱”。汉景帝得知叛乱消息后,希望通过满足七国 “诛晁错、清君侧” 的要求平息叛乱,遂命令杀晁错。晁错死,反叛七王更加猖狂,刘濞自称 “东帝”,与景帝分庭抗礼。景帝派太尉周亚夫指挥三十六将军率兵迎战。他们首先打败叛军主力吴、楚两军,斩首十余万,刘濞被杀。在汉军的威慑下,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群光、胶东王刘雄渠都自杀身亡。汉军仅用三个月就平息了七国叛乱,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的叛乱。汉初所封的同姓诸侯王,可以在国内征收租赋,煮盐铸钱,任免丞相以下的官吏,日久形成割据势力。文帝、景帝曾采用贾谊、晁错建议,拟逐步削减王国的封地。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和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借口,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在三个月内将七国陆续平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