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国分类:【传统文化】 历史时代名。指东汉王朝灭亡之后,出现的魏、蜀、吴三个政权分裂割据的时期,亦指魏、蜀、吴三国 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经过近20年的混战兼并,在赤壁之战后,最终形成了曹操、孙权和刘备鼎足三分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的必然产物。三国时期,对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来说,是一个喘息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三国之间虽然也进行战争,但目的是在争夺统一,与混战的性质有所不同。三国内部,为了各自的生存以及战胜对方,尚能注意发展经济黄河流域发展较快,所以后来西晋又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完成了统一大业。参见“曹魏”、“蜀汉”、“东吴” 等条。 三国时期我国政区设置和部族分布有魏、蜀汉、吴、鲜卑、羌、夫余、挹娄等。 以公元262年政区设置为据,现河北除承德市至张北一线以北属鲜卑外,余皆属魏国。 魏区域分司、冀、并、幽、凉、雍、荆、兖、豫、扬、青、徐12州和西域长史府。在今河北的有冀州、幽州以及并州的一部。 1.冀州 州驻所信都(今冀县),有十郡郡治在今河北,基本上承袭东汉政区:有六郡的郡名、郡治沿袭东汉,即安平、魏、巨鹿、勃海、河间、中山;赵国住所迁房子(今高邑西南);常山郡郡治迁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北)另加上阳平郡,郡治馆陶(今馆陶),广平郡,郡治曲梁(今邯郸与曲周间)。以上十郡中,广平、赵、巨鹿、安平、常山、中山、河间七郡全部辖区在河北。此外,清河、临西属清河郡(郡治在今山东临清东北);吴桥属平原郡(郡治在今山东平原南)、南皮县东南属乐陵国(郡治厌次,在今山东惠民东)。 2.幽州 州驻所蓟县(今北京市),有七郡的郡治在今河北,基本上沿袭东汉:右北平、渔阳郡名、郡治不变;广阳郡改名燕国;涿郡改名为范阳郡;上谷郡治迁居庸(今延庆);代郡郡治迁入代(今蔚县东北),辽西郡治迁入阳乐(今昌黎西北)。以上七郡中,仅右北平郡全部辖区在河北。 此外,涉县以北属并州上党郡;尚义至张北一带以北居住着鲜卑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