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官庙与三神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官庙与三神堂分类:【中国民俗】 《礼记?祭义》注说:“日为百神之主。”《书经》和《诗经》明确记载古人崇祀“上下神碉”,即天神地碉。天神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和司命司中的神明;地碉包括名山大川、大湖的神明。《礼记?月令章》中规定,三公祭五岳之神;诸侯祭四水之神;普通老百姓则祭土地神、祖宗神和路头野鬼。于是,众多的神灵都要安排住所,都要有祭祀的香火。因此,关中地区和陕西一部分山村山庄,各种神祠遍及乡村。宋至明清以后,各村落逐渐由分设的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到集中建一个庙,为民简约,缩减庙所,名为三官庙,以为村落的主宰神明,合享香火,设时设节敬祀。又因一村多宗多祖,故祖宗祠逐日减少,衍变为清明祭扫祖坟,而路途野鬼则在村外十字路口路祭。陕北一些窑村,还有分别设土地庙、龙王庙和山神庙的。逢年过节,村村群众结队烧香祈祷。民间所有民宅,都设三神堂,即土地神、灶君神和祖宗神堂。逢年过节家家祭祀,乞求四季平安与诸事吉利。神木县农村的村落,家家除敬奉天地、土神、灶君、财神以外,室内还设有佛龛,室外窑面中腿处都凿有天地楼,内供天地、土神。实际上,祭土神之民俗,从最古衍传至今,都是尊崇土地的恩赐;室内的土地堂,几乎都用砖砌或砖雕成字,或用纸写成“土能生万物,地内产黄金”,作为主宰家庭成员饮食的神灵对待,晨昏敬祀,不敢冒犯。三官庙,在各地称谓不一。现存清代碑石的灞桥区刘郑村称三官为天官、地官、人官,实际“三官”是一种道教流俗,道教信奉三官,称为三官或三元,指“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而在家宅之内,三神堂就把崇祀的神明具体化了,即盼求五谷丰登,土地赐福;阖家安康,灶神上天护佑;子孙昌旺,祖先神灵荫恩;四季发财,财神乞怜赐财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