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晋文化旅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晋文化旅游分类:【传统文化】 三晋文化旅游,系指与三晋文化遗存(包括文化遗址、文物、遗迹、遗风、遗俗等)有直接关联的文化旅游活动。三晋的名称,渊源于晋。西周时期,周武王之子叔虞最初受封建唐国,再传改晋。春秋时期,晋国日渐强大,成为霸主,据有今山西省中部、南部,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和陕西省一部。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割晋国,并在战国时期成为三个强盛的诸侯国,史称“三晋”。明代以后,山西作为一个政区逐渐固定下来,东面以恒山、太行山与河北为界,东南及南面以太行山、黄河与河南为界,西面以黄河与陕西为界,北面以长城与内蒙古毗邻。因“三晋”、“晋”均以山西为疆域,故后世及当代均称山西地区为三晋、晋。三晋地区,是中国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而三晋文化区域,则超出今日的山西省,是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发现有丁村文化遗址、许家窑文化遗址、西侯度文化遗址、?游幕?胖贰⒅庞?幕?胖贰⑾麓ㄎ幕?胖贰?肫挛幕?胖贰⒚淼坠滴幕?胖贰⑽魍醮逦幕?胖返却罅康脑缙谌死辔幕?胖贰H??幕??谥泄??飞弦恢北3肿庞凭玫拇?场D喜康厍??τ诨坪恿饔蛑性?幕?Φ闹行牡卮????骋煌醭?执蠖荚诖烁浇??⒍汲牵?蟠蟠俳?烁玫厍??谩⑽幕?姆⒄够北部地区,曾经几次历经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变化,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在此交流、撞击、融合。汉唐宋明清各代,大同、太原既为三晋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又为京都屏蔽。三晋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盛,“晋商”足迹在明清遍于天下,且其殷富,甲于国中域内。除盛产粮食外,其他物产也极其丰富,如汉代安邑的枣,北朝文水、清源(今清徐)、太谷的葡萄、葡萄酒和晋阳的汾清酒(汾酒),唐代娄烦的骏马,金朝稷山的竹纸、平阳(今临汾)的白麻纸,明代泽州、潞州的潞绸等,都是闻名全国的物品。在唐朝,列为贡品的农副土特产品有白谷、粱米、粉屑、弦麻、白蜜、枣、凤栖梨、龙骨、松实、柏实仁、人参、防风、甘草、麦秸扇、龙须席、墨、蜡、漆、麝香、熊革、豹尾、雕羽、野鸡、铜镜、铁镜、剪刀等。三晋地区储藏有丰富的盐、铁、煤资源,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来,这里是历代政权财政的重要来源地,煤炭的开采、利用也同时得到重视,并极大地促动了冶铁、制陶、酿酒等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地处黄河中游的三晋地区,至今保存了9000余座古代建筑,从唐迄清各代、各种类型的都有,并尤以宗教建筑为多。其中,宋金元以前(公元12世纪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06座,占全国同时期木结构建筑的79%以上,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五台山地区更集中了大量寺院建筑,为世瞩目。三晋地区具有悠久的乐舞传统,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战国时期有郑、卫新曲,南北朝时期以河朔乐舞而闻名,傩祭、傩舞、傩戏经魏晋至宋金元从而成为戏曲艺术的前身。三晋地区迄今所发现的古代戏曲文物,占全国的80%左右,包括留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戏曲历史文化遗物,如舞台建筑、绘画雕刻、碑铭题记、传抄或版印的剧本或资料,以及相关的各种墓葬遗物等。宋、金、元戏曲文物,在三晋地区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同时,这里还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如发明诸宫调的孔三为北宋泽州(今晋城)人,关汉卿、石君宝、于伯渊、赵公辅、李行甫、狄君厚、孔文卿、郑光祖等元代著名剧作家都是三晋平阳籍,白朴、李卿、刘庆卿、乔吉、李务等则为山西中部人。明清以后,三晋地区新出现的剧种,以梆子腔系统的蒲剧(蒲州梆子、南路梆子)、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影响最大,合称为山西四大梆子戏。四大梆子戏外,三晋还有渊于道教说唱艺术的道情系统的戏曲,主要有晋北道情、临县道情、洪洞道情、永济道情等。明清时期,三晋地区出现的著名戏剧家有傅山、王诉、王介石、宋建魁、范鹤年、徐昆、傅隐、刘元一、徐见贤、范驹、汾上谁庵、五台山农、王德辉等。在三晋地区,流行的戏曲曲种共有50多种,戏曲演出活动历久不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