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窑九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窑九会

分类:【中国民俗】

三窑九会是旧时景德镇行帮中除了三大帮之外,颇具影响力的一大行帮。入会的成员以经营陶瓷的小业主和厂主为主。“三窑”分别指陶成窑(烧槎窑业)、允成窑(古器业)、裕成窑(造灰可器业)。“九会”中的“九”指的是脱胎、二白釉、青釉、四大器、四小器、酒令盅、七五寸、灰可器、碎古器。该行帮负责人的职位有值年(总老板)、副值年(副总老板)、头首(一般参与事务者)之分,任职也有期限,规定为一年,一般是在当年的四至五月份接任,在下一年的同一时间交卸,没有连选连任制度。由上一届值年商议指定下一届值年、副值年和头首的人选,事前不必也不宜在会员大会上交接,只是在丰盛的宴席仪式上,用红纸张榜公布此届值年等人员的名单,表明正式当选。三窑九会召开的会议,由正、副值年主持,安排布置任务,或由会员进行讨论,但当正、副值年碰头后,就可决定重大问题而无须经过会员讨论,对此,会员应无条件地执行。

三窑九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会员,是由他们分摊承担的。行会规定新会员入会就必须先交纳相当数量的入会金,而整个行会并没有对其所需经费做出预算限额,采用的是有多少会员就负担多少的方法。值年和副值年例外,他们不仅不负担经费开支,还享有一定数量的酬劳金。

在对行帮的性质有所了解之后,可以分析得出江西瓷业行帮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行帮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帮助旧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景德镇瓷窑工人凭借集体力量进行自我保护,抵制来自窑主、牙行和官府的压迫和剥削的作用。

行帮等组织中虽然是以广大普通工人为主,但其掌权者多为上层阶级分子,后者在进行商务活动时往往对前者进行经济上的剥削。比如在江西瓷业行帮中烧窑业一贯为都帮所垄断,杂帮的小窑户只能向都帮的大窑户搭坯烧炼。“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窑位不能自选,还经常要向大窑户交纳烧炼费之外的许多费用,像什么开窑肉、使用肉、吹灰肉等,都是受其盘剥而付出的额外花销。为了从搭坯户身上谋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大窑户还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来提高烧炼的价格,这种剥削关系不仅存在于不同的瓷业行帮组织之间,就是在瓷业行帮内部也时有所见。正因为如此,1926年端午节前后,工人们进行了要求恢复雄黄酒(即端午节期间,老板酬劳工人)的斗争,浮梁县陶瓷业联合全镇瓷业界的大罢工出发点也是为了保障红店工人的利益,两次斗争都起到了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争取人权的作用。

第二,行帮还是旧时陶瓷手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用来团结同行、限制竞争、开拓销售渠道的有效手段。

因为从事相同的行业,人们更容易集中并组织起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团体。景德镇瓷业行帮中的都帮、徽帮、杂帮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于是在他们所从事的各个行业内部实现了团结互助,在面临外界的压迫时,也能一致对外。作为个人而言,身在他乡,如投身行帮之类的职业组织,的确能解决困难,提供方便。

在行业发展上,行帮的存在致使整个行业内部分工过于明确,而造成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从而缺乏良性竞争的环境,生产力的进步受到局限。景德镇瓷业行帮中也明显存在着行业垄断、技术封锁的情况。都帮工人和杂帮工人分属景德镇制瓷业中的圆器行和琢器行,但习俗中,两帮工人世代相袭,不允许跨行生产,更不能隔行授艺,一些重要技艺,授男不授女,非亲不授,封锁得很严密。都帮中的都昌人可以做烧窑工人,但“满窑”这一工种却只能由都昌某一处村庄的人才能充任,而“鸾窑”技术更为保密,只传给这一村的同姓人。这就在大的行业垄断中又形成了小的“独姓”的垄断,像琢器业中的薄胎瓷、大件瓶、颜色釉、镂雕和捏雕等精品的生产技术,只有少数人知道,以此作为自己的资本,独家绝技更是坚持非子不传的原则。这样墨守成规,闭关自守,就使得一些高精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些做法在达到限制行业竞争的目的的同时,也形成不利于行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严重弊端。

宋代以前,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较为分散,如瑶里、湖田、三宝莲、天宝桥等地都是其产地。当时的运销方式主要是肩挑车推,比较落后,不太便利,整个瓷器的产销面较为狭窄。北宋真宗景德年后,瓷器生产相对集中在昌江以东的珠山地区。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与成熟,瓷器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前来采购,其市场范围因此而得以扩大。由于瓷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商人中的一批分化出来,成为长期在景德镇采办购买瓷器的专业瓷商,他们以地域为界,结成了各自的行帮。明末清初,来自全国各地的采办瓷商共形成8个行帮;到了民国时期,这些由客籍瓷商组成的行帮已经增加到26个之多。在他们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下,景德镇瓷器被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瓷都”声名远播。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昌南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景德镇瓷器进入国际销售市场,并且因为其精美的外观和优良的品质,成为海外市场中一种相当活跃、颇受欢迎的商品。景德镇瓷器业突破国界的发展结果,应该说和这些终日奔波劳碌的各地客籍瓷商及其行帮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第三,行帮的建立往往伴随着相应行业规范的确立,行业规范借助着行帮的集体力量得以实施,行帮成为促使各行业本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能够有规范发展的一种保障。

如上所述,在旧时景德镇,行帮介入了整个瓷业的生产与管理。从开工准备到歇手停工,从原料、燃料的选用到烧窑彩绘的操作,从人事管理到物资保管,瓷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深受行会帮规的影响。因行帮组织的严密有序,使得景德镇瓷业的生产也相对严密细致,对瓷器质量非常重视,是各瓷业行帮组织的共同点。他们追求高信誉、高品质,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招牌。所以他们严格要求各个工序,从原料、成型、烧炼、彩绘,到看色、茭草,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精工细做。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共同的认识,不管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激化到何种程度,多年以来,瓷器质量都是第一位的,发现了质量问题,工头会带着工人去窑里查看,再回坯房研究,老板和选瓷人也会将次品送到作坊,让工人们查寻原因。因为对瓷器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某个工人多次出现质量问题时,就会被工头辞退;而如果整个产品的质量都不高的话,老板就要撤换工头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