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纲五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纲五常分类:【传统文化】 “三纲”、“五常”的合称,简称“纲常”。封建社会最基本道德原则。“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白虎通?三纲六纪》引《礼纬?含文嘉》)意思为:臣子绝对服从国君,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妻子绝对服从丈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汉书?董仲舒传》) 风水家借用古代道德纲常对风水形势要素的概括性总结。三纲指气脉、明堂、水口,五常指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地理总论》谓三纲: “一曰气脉为富贵贫贱之纲; 二曰明堂为砂水美恶之纲;三曰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谓五常: “一曰龙,龙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秀;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气脉即龙脉,龙脉势大,如天马行空,气象尊严,有千军拥护,旌旗团簇,则生气旺盛,力量绵远,结之地乃贵,葬者得气多,发福悠长。若势弱则气薄福小,故曰气脉为富贵贫贱之最重要者。明堂乃穴前砂水朝会之所,生气聚会之处,要方正端平。如王者听政之堂,前有朝案,后有枕靠屏风,左青龙右白虎,周遭众水缠绕城局完密,始为藏风聚气之佳地。若明堂侧裂倾颓,从护之砂纵佳,生气亦难融聚,或纵有所聚,亦随风而飘散,故曰明堂为砂水美恶之最重要者。水为财源,亦为生气之外气。若得重重关锁,则气尽聚于垣中,是为生、旺;如果直去无收,则财气尽泄,是为空亡之地,亦曰死、绝。故曰水口为生旺死绝之纲。五常之中,龙真者,谓其势远大,发脉悠长,缠护绵密,帐幕重重,有迎有送,剥换星尊;穴的者,谓龙势止息,垣局周密,众砂朝拱有情,明堂平坦端正,曲水绕抱,证佐分明。砂要秀者,但凡山形水土,皆为生气所发生,清秀圆润,茂草修林,为生气之形。若山焦草枯,岩峥嵘,是为恶气所凝也。水要抱者,来水弯环而绕护,去水之玄而回顾,皆有情向穴,穴心周围之水,均须上开下合,临头合脚,合襟缠绕如虾须、蟹眼、金鱼之形。向要吉者,谓当避凶煞之方,如五鬼方,绝命方,祸害方,六煞方;就其吉利之方,如生气方、天医方、延年方、福德本位方。 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语出《白虎通?三纲六纪》。《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伦理道德规范。战国至秦汉时开始确立。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的主从关系。《韩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纲纪”条孔颖达疏引《礼纬?含文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西汉董仲舒则据阳阴五行说予以论证:“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春秋繁露?基义》),宣称“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同上)。《白虎通》立有“三纲”一目,详加阐述。五常,指仁、谊(义)、礼、知(智)、信。《汉书?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儒家以五常配合三纲,处理人伦与人际关系。“三纲五常”的合称始见于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论语? 为政》“殷因于夏礼……”何晏注引东汉马融语:“所因,谓三纲五常。”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又称“纲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有支配权力;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有效忠和服从义务。“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三纲五常”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与需要不断形成的。自西汉董仲舒提出并确定以后,一直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道德准则,紧紧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我国的封建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