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苍分类:【传统文化】 字书名。亦作三仓。秦时,丞相李斯作《苍颉》七章,车府令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七章,至汉代合称《三苍》又合称《仓颉篇》,断60字为1章,共55章。魏晋时,以55章《苍颉篇》为上卷,汉代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亦称《三苍》,大约四字一句,两句一韵。《三苍》当是儿童识字正字课本。均已不传。 又作《三仓》,或称《五苍》(五仓),字书。西晋张轨辑。包括西汉“闾里书师”之《苍颉篇》、扬雄之《训纂篇》和东汉贾鲂之《滂喜篇》三部字书。最早见于《魏书?江式传》所录江式“上文字表”,《隋书?经籍志》始正式著录。西汉“闾里书师”将秦李斯《苍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合编而成一书,仍名《苍颉篇》。其后扬雄续之而作《训纂篇》,东汉贾鲂之续《训纂篇》而作《滂喜篇》。张轨以其均是只编文字、没有解释的字书,内容上没有重复,又都源于李斯《苍颉篇》,彼此有承续关系,遂取《苍颉篇》之“苍”字,合以三书之数,总名之为《三苍》。或称《五苍》的原因,是由于西汉“闾里书师”的《苍颉篇》,实为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所著字书的合编。将它还原,便成三书,加上《训纂篇》和《滂喜篇》,遂为五书,故可称作《五苍》。另外,由于《三苍》实际包括了秦与两汉各三部《苍颉篇》一类的字书,后人为了称述的简洁,就将上述李斯、赵高和胡毋敬三人所著字书合称为“秦三苍”,而将上述“闾里书师”、扬雄和贾鲂所著字书合称为“汉三苍”(亦即《三苍》)。《三苍》既属汇编性质,故与所汇字书一样,也是只列文字、没有解释的供学童识字学习的字书。按: 西汉“闾里书师”之《苍颉篇》有3 300字,扬雄《训纂篇》和东汉贾鲂《滂喜篇》各有2 040字,《三苍》共收字7380个。编排上共分三卷,上卷为《苍颉篇》,中卷为《训纂篇》,下卷《滂喜篇》;形式均为四字韵语。其书体是隶书,对隶书的推广定型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三苍》作为历史上只收汉字、没有解释之类字书的汇编和这类字书的终结,在字书发展史中有着总结性和承前启后的作用与意义。《三苍》约在北宋以后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黄氏逸书考》、任大椿《小学钩沉》、顾震福《小学钩沉续编》等均有辑本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