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五屯寺羌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五屯寺羌姆分类:【地域文化】 流传在青海黄南隆务河中游两岸一带的舞蹈。上五屯寺是这一带有名的寺院。每逢藏历正月初七时表演该舞蹈。出场次序是刚日、夏乃巴、法王舞、俄金玉、妃子舞、大合舞,每一个舞蹈都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或劝善、或惩恶、或劝学、或征战。“法王舞” 中有一段斩魔驱鬼仪式。舞者跳成一个大圆圈,一手舞多种法器,一步一个“跨腿转”。表演场中央,三角形托盘内放一个小面人称为妖孽,护法神“切扎哇拉”用快速舒展的跳转舞至托盘前,举刀将小面人砍成几段,分散于场中,让诸神吃“妖孽”之肉,“切加哇拉”最后用技巧性很高的“端腿”动作,双手举盘于胸前,迅速向上踢至盘底,表示斩魔后兴奋和驱邪扶正的决心。五屯寺羌姆最精彩的是最后出场的“大合舞”。人数16人,包括集体舞、独舞、双人舞。护法神“切扎哇拉”精彩、高超的独舞,表示巡视四周、遥望梵天、召唤众神。五屯寺羌姆的面具与服装设计非常讲究,有专人负责设计,为每个角色制作扮演形象性格突出、精美合体的服装。各护法神扮演者的面具,都是五屯寺历代雕塑绘画艺人制作。由于其制作程序是直接来自佛教绘画、彩塑工艺的模式,因而使彩塑的神佛面具和服饰与舞蹈表演中的神佛形象相互谐调。伴舞的乐器有长弓、唢呐、大鼓、铜钹等,几乎都是大音量乐器,所以演奏起来,气势磅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