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古城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海古城墙分类:【传统文化】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由镇升格为县,但并没有立即筑城。到了明代中叶,东南沿海倭患越来越严重,上海在1553年4至6月,连续遭到倭寇5次大洗劫,民众死伤甚多,县城半成焦土,损失惨重。为抵御倭寇的侵略,决定修筑城墙。仅用了3个月时间,上海城墙便拔地而起。城墙方圆9里,高2丈4尺,6个陆城门、3个水城门,城墙上修建雉堞3600个。万历年间,城墙又加高5尺,添建4座箭台。1912年至1914年,城墙被拆除,沿墙基建成“环城圆路”,但保留了4座箭台中的1座大境台及建于台上的关帝庙,位置在小北门大境路259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