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二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不二价

分类:【中国民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同全国各地一样,商店里的商品全部明码标价,到商店里买东西是不能还价的。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的繁荣,首先是在个体摊贩和私营商店中有了讨价还价的风气,逐渐扩大到当时的国营商店。在旧上海的商界也曾有过“不二价”的习俗。由于无标价生意,一来不利商品迅速成交,二来报价往往漫天开,顾客也来个大杀价,而不谙此道者,往往被狠“斩”一刀,大呼上当,传开后大损店家声誉。于是,商品标价成为当时一些老板的话题。民国初年以红栏杆出名的怡盛号布店老板首先在店堂内挂出“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的招牌。顾客若对定价还价,店员则一口回绝不卖,并诚恳地道出不还价的道理:“店家是要将本求利的,不能白白没有过手钿的(即手续费)。再说,本店的定价不是漫天开价,是一分价钿一分货……”顾客听听蛮实在,看看价格也公道,也就不再还价,成交了。这样一来,怡盛号的“真不二价”风闻沪上,买客纷纷光顾。买卖双方均觉得明码标价实在方便,一来免去争论,不费口舌,二来大家都不吃亏。一时间,怡盛号的生意直线上升。同业们一看怡盛此招实在灵,解决了各店困惑已久的事情。不用号召,各店纷纷易帜,来一个“不二价”。货物定价,谢绝还价,一时成为沪上棉布业的风尚。但是,这种做法遇到竞争激烈、商业萧条的时候,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同业中只要有一家破例,“不二价”就会全线崩溃。因为作为商家总是要以最终赢利为主要目的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