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死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不死药分类:【传统文化】 指长生不死之药。《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六巫,“夹概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郭璞注: “为距却死气,求更生。”可知不死药最初本指起死回生之药。《括地图》:“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疗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十洲记》:祖洲上有不死草,“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亦为此类。此外, 《大荒南经》:巫山有“帝药,八斋,”郭注:“天帝神仙药在此也。”而同经又有两山,“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郭注: “言树花实皆为神药,”则不死药是不死树炼制的。此外, 《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南经》有不死民。郭注: “有负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赤泉,饮之不老。”《大荒南经》: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郭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则已由使死者不死,进而成为使生者长寿了。前引《十洲记》文后还有一句是“服之令人长生”,则已混入长寿思想了。其余如《吕氏春秋?本味》: “寿木之华”,高诱注: “寿木,昆仑山上木也;华,实也,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拾遗记》卷五也说祈沦之国中有寿木之林,如果在树下休憩,“皆不死不病”,如果有“泛海越山 其国,归怀其叶者,则终身不老”则又由不死进而成为不老了。而不死药,也成了神仙家、方士们的法宝。《史记?封禅书》即载方士们哄汉武帝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传说在渤海之中, “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由不老再进一步,则是成仙了。所以《归藏》说“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古时得道成仙的传说,大多是尸解,而非服药。所以不死药最初可能只是一种神化了的药剂,是由对死的畏惧产生的急救药,正如神医的肉骨生死一样。而当生产力发展后,人们安居乐业了,于是不死药又由临时性的不死转变成为长远的永生了。因死亡的前兆是衰老,所以进而又成为不老药,最后索性发展成了升仙药了。但在后人的观念中,不死药则是以上四者的混合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