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落夫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不落夫家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长住娘家”、“坐家”、“坐娘家”。旧时南方部分汉挨和壮、侗、布依、黎、水、仫佬、毛南、苗、瑶等民族部分地区的婚俗之一。新娘在举行婚礼后的当天或两三天即返回娘家居住。逢年过节、农忙以及夫家有婚丧,才由夫家派人携带礼品接回小住数日,然后又返回娘家。居住娘家时间一二年或七八年不等,有的甚至长达十余年。住娘家时间的长短,与结婚时年龄大小和夫妻感情好坏而有不同,一般成年女子短,未成年早婚女子长;自主婚姻短,包办婚姻长。住娘家期间,仍可参加男女社交活动,有的直至怀孕才回夫家定居。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谓广东番禺之风俗:“女社会生活子出阁后,约留夫家数日即回软(转)。自是除过年过节外,以在母家之日为多。必俟有子,始肯乐(落)家,否则迟至十年八年者有之。”又称广东顺德女子不落夫家习俗:“不落夫家之风,与金兰契实有连带之关系。彼女子既结有金兰契,遂共约不适人。后迫于父母之命,强为结婚,乃演成不落家之怪剧。不落家者,即云女子已嫁,不愿归男家也。……每岁翁姑寿辰,或度岁度节,非遣仆役至女家恭接数次,不能望其妇一来。即来亦数日即返。”福建惠安女子婚后不落夫家也极为典型。据20世纪50年代初对该县前内乡调查,757个已婚妇女都住过娘家,其中逾20年的5人、10年的41人、6年的216人、5年的351人。以上部分汉族的不落夫家,主要根源于封建礼教的压迫。而南方其他一些民族的不落夫家,一般具有古风余韵的浓厚色彩。例如广西龙胜的部分壮族,娶亲之日,没有拜堂礼仪,新娘踏进新郎家门如同老主人笑谈自若,晚上则同青年男女同唱山歌直至天亮,次日晨,新娘打水给翁姑兄嫂洗脸后,携酒肉回门。新郎则在当天或次日又去岳家接新娘,并带回各色礼品。此次新娘在夫家只住3天(夫妻仍不同房),又带上几斤猪肉回娘家。次年社节(农历二月初二),夫家备酒肉迎请,她只短住三五天又回娘家。女方对婚事满意,此后往来经常些;若不称心,仅在农忙时前来帮工三五天就走。春耕时,夫家让她穿新衣新鞋去田间踩一下,预祝是年丰收。秋收时,她盛装去地里开镰,然后大家才跟着收割。农事完毕,她便回娘家居住,直至身孕要分娩才落家。又如广西环江等地毛南族,在婚礼仪式上不举行拜堂,也无闹洞房的习惯,而是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唱歌、对歌,彻夜不息。次日,男家摆过丰盛的“送别餐”后,新娘和母亲、伴娘一起回到娘家。婚礼后的3―7天,婆家去人接媳妇回来,她只住一夜就回去了。此后每逢春秋农忙和年节,丈夫还得派弟妹击把她请到家里来,她小住几天又回娘家去了。只有到了一定的年月,她始正式落家,宣告婚姻过程至此结束。

亦称“坐娘家”、“长住娘家”、“坐家”,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民间婚姻风俗。广东顺德、福建惠安等地盛此风,壮、侗、布依、黎、水、仡佬、毛南、苗、瑶等族也曾流行此风,是对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过渡时的一种婚姻形式,反映了母系制对父系制的顽强斗争。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不落夫家者,即云女子已嫁,不愿归男家也。”新娘在举行婚礼后的当天或两三天即返娘家居住。逢年过节、农忙以及夫家办婚丧等事,才由夫家携带礼品接新娘小住数日,然后又返回娘家,居住娘家时间一两年至七八年不等,有的长达十余年,直至女方怀孕,才在夫家长期居住,并正式建立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在不落夫家期间,有些民族的青年妇女仍可参加男女社交活动,并享有一定的性生活自由。今个别地区仍保留此风俗。

亦称“坐娘家”、“长住娘家”等。壮、黎、苗、瑶、侗、布依、哈尼、布朗、普米、彝、水、仫佬等民族部分地区流行的一种婚俗。为原始母系社会的夫从妻居向原始父系社会的妻从夫居过渡时期的婚俗残余。各民族的情况大同小异。新娘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或两三天后即返回娘家。逢年过节,农忙或夫家遇有大事时,才由夫家派人接回小住数日,然后又返回娘家。在夫家停留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些。直到怀孕后,方举行“坐家”仪式,开始长居夫家,不过,这段时间却长短不一,因为有的民族从新娘第二次回到夫家时,便可与丈夫开始夫妻生活,这样可能当年就可长居夫家,而有的民族则二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夫妻都不得同居,故此新娘留居娘家的时间就会长些。此俗现已少见。

原始母系社会的夫从妻居向原始父系社会的妻从夫居过渡时的一种婚俗残余。解放前彝、壮、侗、苗、瑶等族的部分地区尚保持此婚俗。结婚后第二、三天, 新娘由新郎陪送返娘家居住。逢年过节或农忙时才去夫家小住数日。过后,又返回母家。一般一两年,以至七八年, 有的直至生了子女后, 才长住夫家,共同生活。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民族亦有此种婚姻习俗。

又称“坐娘家”、“长住娘家”。旧时壮族婚俗。意指女子成婚后,即返娘家长住,短则一二年,长则七八年甚至十年,逢年过节或农忙时,始到夫家短住几天,待到怀孕生育才到夫家安居。此婚俗在古代志书中多有记载。民间流传不落夫家的原因有:一是对婚姻不满而不入夫家;二是因没孩子以前住夫家被耻笑为“汉子精”受人瞧不起;三是女方尚年幼,不知如何在夫家生活,难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四是留恋自由的生活。不落夫家是对偶婚向 一夫 一妻制过渡的 一种家庭婚姻形式,反映了母系制对父系制的顽强抗争。此俗仍有残留。

布依族旧时婚俗。亦称“不坐家”。流行于贵州、云南等布依族聚居区。按布依族婚俗,婚礼当日,新娘被迎娶到新郎家,庆贺一日,也有三日的。在此期间,新娘不与新郎同居。次日(或第四日)清晨,即与伴娘一起回娘家长住。此后每逢农忙、节日或男方家中有婚丧等事时,才派人将新娘接回,住三五日,夫妻同宿,以后每次住夫家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女方怀孕以后,才长期在夫家居住。生育后,才算正式建立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称为“坐家”。从举行婚礼到坐家这期间,一般为二三年到五六年不等,也有七八年甚至十来年不坐家的,时间的长短视双方结婚时的年龄以及婚后夫妻双方的感情而定。不落夫家期间,男女均有结交异性朋友(即“朗哨朗貌”)的自由。

不落夫家婚俗在国内外许多民族都曾有过流行,福建地区仅见于惠安东南沿海的崇武等地,此俗至今仍然流传。当地惯例,女子婚后三天即回娘家居住,此后短者一两年,长者达二三十年,直至怀孕临产才能返回夫家,生下孩子后才定居夫家,结束不落夫家的生活。这种习俗严重隔离了夫妻之间的正常生活和感情,导致夫妻关系长期畸形发展。当地许多已婚妇女视丈夫如同路人,不敢与之交往,更不敢同房同居。由于不接触不同居,就无法生育,导致有长住娘家达二三十年者。这类长住娘家或称“不落夫家”的婚俗,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就已为民俗学家所注意,已故厦门大学教授林惠祥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曾撰有长文专门论述此俗,认为这是早期婚俗的一种嬗变孑遗。

近现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福建各地民间婚俗在仍然保留一些传统礼俗的同时,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各地流行的现代文明婚礼,早已摈弃了旧时封建愚昧落后和迷信的东西,其内涵显得文明进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且富有时代气息。民国时期,福建一些民间就已经开始摈弃旧式婚礼而流行文明新婚礼。如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瓯县志》礼俗志说:“民国新婚礼,由两姓主婚人合订观礼券通知亲友,乃设礼堂。……堂上秩序:一、司仪员登台宣布礼节,奏乐。二、男宾入席。三、女宾入席。四、证婚人入席,外向立。五、介绍人入席,东西两面对立。六、主婚人入席,外向立。七、引导员引新郎新娘入席,分左右内向立。八、全体肃立,向党国旗及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九、主婚人恭读总理遗嘱。十、新郎新娘相向三鞠躬。十一、证婚人为新郎新娘交换鲜花和饰品。十二、新郎新娘署印。十四、介绍人署印。十五、两姓主婚人署印。十六、证婚人训词。十七、来宾颂词。十八、主婚人致谢辞。十九、奏乐。二十、新郎新娘谢证婚人及介绍人及男女来宾,各一鞠躬。二十一、向主婚人三鞠躬。二十二、礼毕,摇铃鸣炮。至若试妆亲迎、庙见回参相同。惟旧时俗套一切摒除,省时省费,雅称简要。”

1949年以来,福建各地男女婚姻及其婚俗经历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提倡革命化和文明婚礼等过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的革命化婚礼受到后来民众的摈弃外,其他表现现代文明、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新婚姻观念和新婚俗在各地民间逐渐深入人心,形成风气。各地的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组织也积极关心和支持广大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引导广大青年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提倡和推进现代文明婚礼。许多地方的青年男女往往选择“五一”、国庆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行新式婚礼或外出旅游结婚。不少单位和团体还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体婚礼活动,使男女青年的婚礼既隆重热烈又节约简朴。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进步,男女之间的婚姻更加自由自主,许多父母往往尊重子女的意愿,不横加干涉。社会上的各种“鹊桥”、婚姻介绍所和征婚广告等新风尚、新事物也极大方便了广大男女的交往和接触,使许多未婚男女的选择范围更为广阔。与此同时,随着宗教自由和西方一些婚俗的影响,一些青年男女也开始接受西式婚礼。如披婚纱、到教堂举行婚礼等。畲族等少数民族则大多依然保持本民族的传统婚俗,如坐花轿、唱山歌、对歌等。在一些乡村,旧时传统的婚俗如择婚、纳征、纳采、迎亲、拜堂、合卺、闹洞房、回门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得以流传。当然,一些落后愚昧的东西如纳妾、烈女、冥婚等在各地亦早已遭到摈弃。离婚再婚则逐渐成为社会的正常现象,寡妇再嫁也受到广大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而不再被歧视。

苗族新娘,婚后育前不落夫家,只在年节或农忙时节由小姑或家婆接回郎家小住几日,随后又返回娘家。新娘在此期间在郎家不洗碗筷、不端饭蒸笼、不架锅上灶。在不落夫家期间,男女双方都可与婚前的伙伴自由交往:新郎同样可以去走寨坐妹,新娘也同样可以接待来坐妹的后生,只是大家都注意遵循礼节,掌握分寸而不越轨。不落夫家短则一年,长则三四年,怀孕后临近分娩时开始长住夫家。

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后,一般都要夫家派人来请才回去。如果当媳妇的不经过夫家请而自己回去,村里的亲友就会嘲笑她想丈夫。原来情投意合的,在娘家住的时间不长,假如是父母包办或不太顺心的,回娘家后住的时间就相当长。她们住在娘家的“笼闺”里,可以继续私会情人,过着自由的性生活,直至怀孕或生下小孩才回丈夫家去。丈夫对妻子的这种行为,只归咎于黎族的习俗,从不指责。只要妻子愿意回来就不再追究,对其带回来的子女也如亲生子女一样爱抚。当然,“不落夫家”的习俗有时也会引起抢占妻子而发生械斗,严重的甚至把“笼闺”变成械斗的战场。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极少,因为大家都认为不落夫家的生活受到“圣母”特权的保护。

女婿上岳父家请妻子回家的次数不多,仅仅限于媳妇第一次回娘家后。女婿第一次登门,岳父岳母要杀鸡摆酒席招待,亲友们也要上门考一考新女婿,场面热烈,气氛友好。如果女婿讲究礼貌,对提出的问题又能对答如流,在酒席上又能喝能唱,岳父岳母就感到满脸光彩,众人也会满口称赞找到一个好女婿。反之,众人就会瞧不起,甚至造成夫妻的离异。第一次请妻胜利者,妻子当天就跟着丈夫回去。也有的妻子一时不好意思,还会多呆几天就自个儿回去。此后,妻子回娘家的时间既不长,也不需丈夫再来请。

妻子被接回家后,家庭生活基本上安定下来。不落夫家前,性生活较自由,但是落夫家后,如有偷情或乱伦者,就要受到全宗族人的制裁,在1949年前,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

婚后不论生男生女都一视同仁,黎家认为生男可继承家业,不受别人欺负;生女可以收获钱财,繁衍后代。所以,黎家特别尊重孕妇。已落夫家的妻子患了病,如果需要举行“赶鬼”活动时,请来的鬼公必须念娘家“祖先鬼”的名字。病重了则要抬回娘家治疗。若患急病死在丈夫家里,也要把遗体抬回娘家去,由死者的父母或兄弟主持丧事,然后把死者葬在家族的墓地里。假如路程太远不便送回娘家的,也要请死者的亲属来主持葬礼,或由夫家主持葬礼后,再由娘家派人来将死者的“魂灵”接回去。丈夫死了,按黎家的习俗,寡妇不住夫家,回娘家居住,由父母或兄弟供养。她们生的孩子就留在夫家给亲属抚养。当然,也有寡妇不回娘家居住的,丈夫死后仍是夫家的“一家之主”。此外,黎家的妻子还有一种特殊的待遇,即妻子不用给丈夫缝补和洗涤衣服,丈夫的脏、破衣服,由丈夫自理,或交给母亲、姊妹代理。

由于女子婚后不落夫家习俗的影响,黎族家庭的建立一般不从男女举行婚礼之日算起,而是等到妻子在夫家住定,丈夫盖了新房之后才算新家庭的建立。新的家庭建立后,整个家庭就成为比较稳定的、独立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子女之间有着抚幼养老的道德观念。所以,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每逢喜事佳节,全家包粽子,敬酒对歌;遇到丧事,互相传告,共同负责,不得推辞。随着新的生活观念的树立,黎族的家庭习俗已经有所改变,家庭观念也有所更新。

黎族的婚后生活是很特殊的。按过去黎家的风俗规定,从举行婚礼的那一天起,新娘就由婆婆用红巾牵着手,在家里熟悉米缸、水缸等日常用具放置的地方。举行婚礼的第二天早晨,由婆婆家的妇女带新娘到河边挑水,去稻田除草,给家翁家婆打洗脸水,给夫家亲友送槟榔。紧接着,新娘就接受媳妇习规的考验。婚后第四天、十二天或一个月内,是夫家考察新娘的日子。新媳妇过门,姑翁故意有违禁忌地做一些凶兆的迹象,让新媳妇作歌破解。如姑翁故意将一条死蛇挂在屋梁上,新媳妇看到了,须以歌破之。

初一早起看梁上,看见青蛇拜大梁。

咱家祖宗真灵验,天上青龙下拜梁。

在考验的日子里,做媳妇的每天都要早出晚归拼命干活,不但要做好田里的农活,为婆家挑水、舂米,还要到丈夫的各兄弟家去挑水。挑水一定要装满缸,如装不满水缸,人们就要说她是多心的媳妇。在接受考验的日子,不论吃饭、行走、讲话都要十分谨慎。吃饭要小口,不得碰响饭碗。说话要心平气和,不得说粗话唱情歌。不得随便叫人名,要懂得长辈和小孩的尊称。走路时,看到家翁和兄长时要低头,白天看见丈夫要躲开。路上碰见青年小伙子时要拿草笠遮脸。在家里见客要问好。如有客人和长辈在家里谈话时,切忌从他们前面走过。不许在家翁和丈夫兄长的睡床上乱坐。吃饭时,不许将家翁和兄长的凳子和碗筷混在一起使用。如果媳妇的言行举止达到上述的要求,就会得到乡亲的赞誉,夫家和娘家的脸上都有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媳妇就向婆婆提出回娘家的要求,开始“不落夫家”的生活。媳妇回娘家后,一般是谈谈自己在夫家的生活情况,如果丈夫对自己不满意,或受到家翁家婆的虐待,就得如实地告诉父母,并表示不愿回夫家。对此,父母有责任保护和劝说女儿。假如矛盾很大、问题较严重的,要等夫家派人来接媳妇时,当面说理,甚至等女婿上门认错后,才让其带女儿回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