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汉族归葬故里的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北汉族归葬故里的习俗

分类:【风俗文化】

死后归葬故里,是汉族传承千年的古老习俗。辽金时期不仅在汉族中保持不变,而且还强烈地影响了东北其他少数民族。

历代迁徙到东北的汉人多来自河北、山东、山西,也有原籍河南、陕西、甚至有南方各地的人。他们久居东北之后,便世代视这里为其生养死葬的故里。既便是新迁入东北的汉人,也因道中遥远,交通很不方便,加上辽金与两宋长期对峙等原因,极少有人能归葬原籍。他们定居东北后便葬在这里,其后人便视其墓为祖茔。如金代辽宁朝阳马会夫妇墓,从墓中的墨书题字可知,马令原籍扶风(陕西兴平),于大定24年(1184年)2月25日去世,死后82天葬于朝阳。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出现了许多汉人延续数世的家族墓地。如辽代崇义军节度使王裕一他的曾祖孙――辽积庆宫汉人副部署王奉诸,先后死于“行宫之私第”,均在死后第二年归葬建州(辽宁朝阳西北)柏山之祖茔。

按照汉族传统的礼俗,儿孙死后应当附葬祖父的茔地,妻子死了则附葬在丈夫的墓穴中。如果人死后贫困无务归葬,就被视为十分可悲可怜的归宿。辽代虞冲文为他的好友宁鉴写的《墓志铭》说:“儿女细弱,使孤骨客他土,不得归葬,每一思元,涕与血下”。这种习俗是受人灵魂不死的观念支配而形成的。人们相信家人死后葬在一处,便可与祖先家人团聚;夫妻同葬一墓,便如同生前同居一室,可以永久厮守在一起。如果客葬他乡,则孤魂永远飘游在外,无依无靠。这种习俗反映了封建社会汉族人的故土观念和家族观念。

受汉俗影响,契丹人、女真人也有死后归葬故里的习俗。辽代契丹大贵族往往拥有头下军州,视共为故里,无论他们死在何处,都要归葬故里。如1075年3月,萧德温死在辽河西边的行帐,5月归葬在东京道顺州附近的黑山(辽宁阜新市附近)祖茔。女真人无论是重要人物,还是普通士兵,如果死在外地,都要归葬故里。如女真皇室的祖先石鲁,在征伐苏滨、耶懒等地的归途中死去,他的部众护送他的灵柩,经历诸多艰险,才得以归葬故里(事见《金史》卷1《世纪》)。普通士兵死在外地,尸体也要运回故乡安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