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女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女国分类:【传统文化】 羌人的一支。唐代分布于今四川西北、青海东南一带山区。以女子为首领。为与西海(指隋朝在青海湖西设置的西海郡)的“女国”相区别而得名。有四万余户。从事农牧业。地产麦和羊、马等农畜产品。征战与耕种由男子承担。子从母姓。首领不世袭,死后由族人殉葬。唐初武德(618―626)年间,遣使通贡。后历受唐朝册封。天宝元年(742),首领赵曳夫被封为归昌王。自此,始以男子为王。贞元九年(793)起,首领世袭刺史官职。因同时又与吐蕃勾通,故被称为“两面羌”。 唐时西羌的一支。约位于今四川西北、青海东南一带。辖户四万,精兵万人,以女为君,号宾就,宰相曰高霸黎。内官为女,外官主要为男,受命督率耕战。所居皆重屋。居民从事农牧业生产。俗有鸟卜,破鸟腹,视其内有无粟粒以占年岁丰歉。武德间遣使朝贡,从此不绝。贞元九年(793),其王与西山、弱水诸小国首领至剑南求内附。 自吐蕃陷河、陇,羁属吐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