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钱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钱湖分类:【传统文化】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位于鄞县东南,距宁波市15公里。东钱湖系天然泻湖,因其地东承钱棣之水,故有东钱湖之名。唐天宝三年(744年)以后历经多次人工开凿、疏浚和整治,逐渐成为一个风光秀丽的淡水湖泊。东钱湖分为谷子湖、北湖、南湖三部分。湖面开阔,岸线曲折 。青山四合,林木蓊郁,山青水秀,景色优美。湖区内有“百步耸翠”、“余扬书楼”、“霞屿锁岚”等景点。登临湖畔的福泉山,还可饱览东海日出奇观。相传春秋后期,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隐居于此,现留有“陶公钓矶”等古迹。湖畔还有汉代古窑址、古墓、宋塔、古洞窟以及清代修建的纪念北宋王安石率众浚湖的祀庙等胜迹,其中尤以南宋的补陀洞天和两座已出土100多件文物的汉墓最富吸引力和考古价值。东钱湖与浙东名刹天童寺、阿育王寺毗邻,从而构成了以湖光山色、古墓古建筑和名刹禅院三结合为特色的著名风景区。 位于县西南。因其在宁波东乡,上承钱埭之水,故名。原为海迹湖,唐天宝三载(744)县令陆南金始加浚治。北宋天禧元年(1017)郡守李夷庚、庆历八年(1048)县令王安石又加以整治,遂成今湖。湖南北长8.7公里,东西阔4.6公里,周长20多公里,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有七十二溪汇集于此,人称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湖周多古迹胜景,有周穆王时徐国国君徐偃王墓,有传为春秋时范蠡、西施隐居之处陶公矶,有汉墓群,宋二灵塔,南宋宰相史浩为其母开凿的观音洞即“补陀洞天”,还有乡民为纪念治湖有功之臣,而建于湖上青山岙的陆、李二公祠,建于湖中的王安石庙。元诗人袁士元有诗云:“尽说西湖是胜游,东湖谁信更清幽。”(《寒食过东钱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