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魏

分类:【传统文化】

北朝朝代名。北魏永安三年(530) 尔朱荣死,其部将高欢倒戈,消灭尔朱氏势力,拥立孝武帝。534年,孝武帝不愿受高欢挟持,被迫西走长安。高欢擅权,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改元天平,迁都于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统治地区大致北抵沙漠,南至江淮,东至海,西以黄河及河南洛阳一线与西魏为邻 550年为高洋所代。凡1主,历17年。

朝代名。鲜卑拓跋氏所建。北魏末年,权臣高欢擅政,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被迫逃出洛阳,投奔关中(今陕西中南部)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有今洛阳以东的原北魏领土,与西魏、南朝梁形成鼎立局面。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独揽朝政,屡与西魏交兵。为缓和与汉族的矛盾,曾采取选贤补官等补救措施,争取汉士族的支持。武定八年(550)孝静帝为高洋所废,改封中山王,东魏亡。共历十七年。

北朝之一。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权争甚激。武泰元年(528),实力派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政权。永安三年(530),孝庄帝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杀孝庄帝,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之手。孝武帝不愿作高欢的傀儡,于永熙三年(534)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随即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从洛阳迁都于邺,统治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史称东魏,次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该政权实质上是北魏将领和河北大族相结合的产物。高欢在东魏推行鲜卑化,听任官吏贪污聚敛,吏治十分腐败。东魏屡次进攻西魏,企图吞并对方。双方战役很多,互有胜负。武定四年(546),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战五十余天,因他病倒军中而被迫退兵。次年年初,死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其子高澄、高洋相继掌握东魏政权。武定八年(550),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东魏仅历一帝,约十七年(534―550)。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