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书侍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书侍郎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中书省副长官。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年)时,中书置监、令,监、令下又置中书郎,也称中书侍郎,五品。晋沿置,中书侍郎有四人,品第四,协助监、令起草发布诏令。东晋时中书出令权转归他省后,值班门下,掌诏令的起草。一度改称中书通事郎。南朝亦置,至梁,中书舍人专诏诰,中书侍郎之任渐轻。宋五品,梁九班,陈四品。北魏、北齐均设,置四人。北魏从四品上。北齐从四品,兼管伎乐。隋初讳改内史侍郎,置四员,炀帝又改称为内书侍郎,减二员。唐高祖武德(618―626年)初,复称中书侍郎,置二员,为中书省次官,正四品。龙朔(661―663年)后,随省改号,曾称为西台侍郎、凤阁侍郎、紫微侍郎。掌佐贰中书令之职,参议大政,承宣诏旨。唐末多以宰臣兼之。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正二品。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职,另置侍郎以佐之。南宋省。(参阅《唐六典?中书省?中书侍郎》、《续通典?职官?中书侍郎》)。 官名。隋以前或称中书郎。三国魏置中书,监、令下有通事郎,后改为中书侍郎。晋置四员,品第四,起草发布诏令,每人更直五日。东晋或称通事郎,或称中书侍郎,又掌诏命起草。南朝亦置,宋以后草拟诏命权渐归舍人,侍郎职少官清,成为诸王起家官。齐、梁皆置4人,梁、陈以功高者1人主省内事。宋五品,梁九班,陈四品。北魏,北齐均设四员,北魏初正四品,太和末为从四品上。北齐从四品上,兼管伎乐。隋初改称内史侍郎,置4人,正四品下,炀帝三年 (607) 减2员,十二年改称内书侍郎。唐高祖复改为内史侍郎,武德三年(620) 改为中书侍郎,正四品上,为中书令之贰、随省名改号,历称西台侍郎,凤阁侍郎,紫微侍郎。因中书令为宰相,中唐后又常缺员,故中书侍郎实为中书省实际负责人,多为 “同平章事”本官。代宗大历二年 (767) 升正三品。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为职事官,正二品。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职务,另置侍郎参议大政。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 又改中书侍郎为参知政事。辽中书省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