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法等构成的整个体系。包括计划体制、分配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体制、等。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组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如何划分经济管理中各经济主体的权限和责任以及机构设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参照原苏联的作法,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管理上中央集权过多,地方缺乏应有的权力和活力,通过行政系统按照行政办法直接管理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条块分割,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1978年起,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改变了统一分配和过度集中的体制。随后,又在城市普遍推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决定》提出,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的方案;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部署重点工程特别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掌握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制订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按规定的范围任免干部,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等。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几年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原则上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进行企业改组,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对计划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相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加强经济法制建设,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促进改革和建设。目前,正处在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转变过程。今后要以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加强和完善宏观管理,争取早日确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