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分类:【传统文化】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颁布过4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它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这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共106条。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全国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实际出发,使其逐步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此《宪法》除序言外,共四章,30条。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它虽然保留了1954年《宪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但却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观点和做法,大量删减了《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因此,这部《宪法》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大错误。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此《宪法》除序言外,共四章,60条。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此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恢复了1954年《宪法》曾规定而被1975年《宪法》取消的一些国家机关的职权和公民的权利。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尽管强调了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但《宪法》中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点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一部新的《宪法》。共4章,138条。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明确规定了我们今后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部《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于同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宪法》的某些规定作了补充和修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