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傀儡戏艺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傀儡戏艺术分类:【传统文化】 傀儡戏又称木偶戏,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中国傀儡戏传说源于汉代。《魏志?杜夔传》注记载,有人上进百戏,能说而不能动,马钧“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巧百端”。唐代傀儡戏机关巧妙,能作复杂活动。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唐大历年间,有人“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宋代是傀儡戏繁盛时期,种类增多,故事也趋繁杂,成为民间最好的娱乐。现在傀儡戏多用戏曲曲调演唱,有的则用对话或歌舞。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不同,分为手托傀儡、悬丝傀儡、杖头傀儡、铁枝戏四类。手托傀儡又称布袋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包括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南昌的被窝戏等。悬丝傀儡又称提线木偶,木偶形体多在一尺上下,关节部分各缀以线,演员在上空提线操纵木偶动作。福建泉州和龙岩等地的提线木偶戏较为著名,苏北的提线木偶,形式与淮海小戏差不多。杖头傀儡又称杖头木偶,木偶形体一般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艺人用棍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主要包括北京的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西安与兰州的耍扦子、广东的托戏等。铁枝戏又称铁线木偶,清道光咸丰年间,由广东海陆丰、潮州(今潮安)的纸影戏传入福建诏安、漳浦一带发展而成。艺人用三根竹管套上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手,身段和手势特别灵活细致。唱潮剧或广东汉剧的曲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