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桥的文化特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古桥的文化特征分类:【传统文化】 首先,中国古桥的美表现在结构造型上。 石拱桥具有曲线柔和的形式美,它是建桥材料和拱结构理论的结合,使石料耐压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江南石拱桥长系石与间壁的设置,既为结构本身所需,又增添了艺术装饰。曾有诗人形容古拱桥为“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 古吊桥 (特别是竹索桥、藤网桥)凌空而建,在结构上是最轻巧、最简练的,它充分利用了竹索、铁链、藤网耐拉不可压的性能,同时在形式上体现了索的柔。吊桥的刚,全赖于索的柔,刚柔结合,体现了结构与艺术的结合。有人描绘飞架悬崖的吊桥为“横空贯索插云蹊,补天绝地真奇绝”。 木伸臂梁桥桥墩上木梁支座处运用杠杆原理将桥跨中负载分数次 (悬伸出几层就是几次) 逐层传递到桥墩上,若把桥亭(楼)砌在桥墩上,不仅保护木梁,让人憩息,为桥梁增添色彩,而且能镇压住木梁支座,达到重力平衡,把功能与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中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增加了环境的美。北方粗犷的多孔联拱石桥,如骏马奔驰在秋风之中,气势雄壮。(图一)江南水乡的多孔薄拱轻盈联环拱桥,桥孔本身与水中的倒影相合成圆,虚实相接,波光粼粼,秀丽异常。(图二)福建泉州“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石梁桥,凌跨于安海港海湾上,如压海长堤,具有“玉帛千丈天投虹,直栏横槛翔虚空”的观感,与四周环境形成了“水秀山明桥跨海”的美景。在山区与丘陵的跨谷木石伸臂梁桥,它那层层悬挑相叠的木梁或石梁,形如鸟翘,犹如即将腾空冲向九霄的鹫鹰。北京卢沟桥、西安古灞桥、洛阳天津桥、西湖白堤断桥、潮安广济(湘子)桥等,都与自然浑然一体,并使人联想翩翩,勾画出“卢沟晓月”、“灞桥折柳”、“津桥晓月”、“断桥残雪”、“湘桥春涨” 等一幅幅美丽的景色。 图一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 (局部) 中国园林中仪态万千的桥梁,融合在园景之中。或为园林添景,或为其他景物陪衬与烘托,或为借景点,或为观景点,或为变景点,浓淡入画,十分得体。宋欧阳修诗曰:“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这是对园林桥梁的生动写照。造型优美的北京颐和园玉带桥就是一个范例。(图三) 图二 江苏苏州宝带桥 图三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江南水乡河街水巷交织如网,大小古桥星罗棋布,构成了群桥景观。三步两桥,五步一登,回转相接,桥桥遥望,构成了“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的水乡景色,水乡常常也是桥乡。江苏吴县角直镇,曾有 “青龙”之称,其“龙首”、“龙骨节”、“龙尾”等就是由七十座半古桥组成的,别具风格。 第三,中国古桥艺术还体现在附属建筑和石作雕刻上。许多古桥上都建有楼、亭、阁、栏槛、牌坊以及华表等附属建筑。它们一般按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建成重阁飞檐样式,特别是建在伸臂式桥上的建筑,更给人以“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感觉。泉州洛阳、安平等长大石桥,厚墩巨梁,偃卧在江海浪潮之上,深厚质朴,再以石凿武士和耸立石塔点缀其间,使人产生征服海洋,改造自然的力量。许多桥上的雕塑,如望柱、栏板、桥头狮像石兽、拱圈的龙门石等,工艺精细,生动感人,体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形态奇巧,姿势各异,栩栩如生,真可谓穷极工妙;特别是桥堍东西两头,分别点置着伏地石狮和垂首古象,两兽相对,砥托着全桥,景意相浑,构思超群。不少石雕,还往往与民间的风情、神话有密切的联系。如治水的龙,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兽等等,这些都成为中国桥梁艺术的独特风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