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哲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哲学分类:【文化精萃】 研究中国历史中哲学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中国哲学思想虽然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之际就已经产生,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开始于20世纪初期。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先秦哲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道观。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结合,宣传天是自然界和人类的主宰。唯物主义则以“天地之气”来说明世界,否认“天”的神秘作用。②封建时期的哲学(公元前221年―1840年)。这个时期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a.秦汉时期的哲学,它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天人相感”与“天道自然”的对立。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哲学思想斗争的中心是“神灭”、“神不灭”的问题,它以抽象性为特征,较深入地探讨了宇宙本原问题。c.隋唐时期的哲学,出现了佛教的法统与儒家的道统之争。d.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以理学为特征,中心问题是“理”与“气”、“心与物”的关系。③近代哲学(1840―1949)。可分为二个阶段: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1840―1919),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形成和发展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1919―1949),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时期。近代哲学斗争的焦点是“变”与“不变”,以及“怎样变”的问题。④现代哲学(1949年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内的普及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哲学界占有统治地位。总之,中国哲学内容丰富,它在漫长的行程中形成了中国民族精神和历史特点,表现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独特格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