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道教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道教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它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巫术。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产生于东汉中叶,相信人经过一定的修炼可以长生成仙。将老子奉为教主,尊为神明;将《道德经》宗教化,奉为主要经典。东汉顺帝(126―144年)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汉灵帝时张角创立太平道,这是早期道教的两大教派,教义基本一致。晋代和南北朝以后,又有上清、灵宝等派先后出现,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独立为四大教派,即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流传至今的有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道教的核心是“道”,由此产生道教的思想和神仙方术。道是万物之源,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也就成为最高神灵。六朝又造出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产生了道教最高神――三清尊神,老子作为道德天尊屈居第三。以后出现了包罗许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体系。各种神仙,品级不同,神通不同,但相互补益,形成一种无所不能的神力世界,神仙各有居住的仙境,如“十洲三岛”、“天界”、“洞天福地”等。道教的信徒称为道士或道人,道士经修炼均可成仙得道,修炼的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房中术、守一、外丹、内丹、斋醮、符?及守庚申等等;道教的宗教活动有日常诵经礼忏的功课。逢年过节时祭神祝祷、信徒作道场祈福消灾等。道教为了约束道士的思想言行,制定了种种清规戒律。道教初创时经书典籍不多。随着道教的发展,道士们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形成十分庞杂的体系,如清朝康熙年间,彭定求编著的《道藏缉要》,便收集了200多种有关道教的书籍。道徒传道,修建了很多寺庙殿宇,洞天福地,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造型艺术流传广泛,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道教通俗形式各神的形象描绘,又为中国神话、民间传说和文学美术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并推动其发展。道士修炼神仙,除了借助仙药、丹药手段外,还进行自身修炼,长期以来,创立了各种气功流派和武术流派,以后逐渐成为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在中国宗教文化中,具有其独有的特色,亦为中国旅游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