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义渠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义渠戎分类:【传统文化】 戎人的一支。周时分布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的今甘肃省庆阳、泾川一带。从事游牧。春秋时势力渐强, 开始定居宁(今甘肃宁县)、原(今宁夏固原)、庆(今甘肃庆阳)及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其首领自称王, 并筑城数十,耕牧为生, 施行火葬。战国时与秦国尝有争战, 兵败则臣服于秦。秦昭王(前306―前251)时,义渠与秦关系密切。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义渠王遭秦昭王母宣太后诱杀于甘泉宫。两年后为秦所并, 秦在其地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遗民多与当地秦人融合。其中有以族名为姓者, 如汉昭帝时的义渠安国。 古族名,戎人的一支。春秋时居于今山西、陕西交界处,与秦、韩、赵、魏为邻。时与大荔之戎为最强, 自称王,建义渠国,为西戎八国之一。与秦曾有战争,秦惠文王时臣服于秦。秦于其地设县,其族西迁。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宣太后杀其王于甘泉宫,并其部,设置北地郡,治所在义渠县(今甘肃庆阳县西南)。后部众又西迁,进入河西走廊。以牧为主,兼营农业,有城廓。饮食等与匈奴略同。实行火葬,“而忧其不焚”。西汉以后,渐融合于汉、匈奴等民族。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