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乐与政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乐与政通分类:【传统文化】 儒家的音乐观点之一,认为音乐与政治息息相通,并为之直接服务。在儒家音乐思想代表著作《礼记?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滞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在《吕氏春秋》上也说:“凡音乐,通乎政”。这些论述都认为音乐的“安乐”、“怨怒”、“悲哀”,反映国家政事的“平和”、“乖戾”和“艰险”,要求音乐形式与君臣之礼严格对应,强调乐为礼服务。这些见解突出了音乐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