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乙毗射匮可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乙毗射匮可汗

分类:【地域文化】

(642―648在位)西突厥

*

汗国最后一任可汗。西突厥乙屈利失乙毗可汗

*

之子。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西突厥沙钵罗?利失可汗

*

在内部敌对势力乙毗咄陆可汗

*

的打击下逃奔拔汗那而死,国人立其子为乙屈利失乙毗可汗。640年(贞观十四年),乙屈利失乙毗可汗死,弩失毕部又立沙钵罗?利失可汗的侄子薄布特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

。641年(贞观十五年)乙毗咄陆可汗再攻杀沙钵罗叶护可汗。尔后西击吐火罗,东寇伊州,势力大振,并且拘留唐朝使臣元孝友等人,公开与唐朝为敌。乙毗咄陆可汗的统治遭到弩失毕等部的强烈反对,国内大乱。乙毗咄陆可汗被阿悉吉等弩失毕部落击败,退保白水胡城。弩失毕诸部遣使至长安,请求唐朝另立可汗。唐太宗派遣通事舍人温无隐持玺诏至西突厥,与西突厥汗国大臣一起“择突厥可汗子孙贤者立之”。于是在642年(贞观十六年)立乙屈利失乙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

乙毗射匮可汗继位之后,遣还唐朝使臣,恢复了西突厥泥孰系与唐朝的传统友好关系,同时发兵攻打白水胡城。乙毗咄陆可汗众叛亲离,逃往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在唐朝的支持下,回师攻打乙毗咄陆属下的阿史那贺鲁叶护。贺鲁部众散亡,居无常处,乙毗射匮在西域东部地区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到644年(贞观十八年),乙毗射匮已经控制了包括西域东部地区在内的大部分西突厥地区。随着势力的壮大,乙毗射匮与唐朝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逐渐恶化。644年,安西都护郭孝恪攻破由乙毗咄陆可汗势力控制的焉耆之后,乙毗射匮可汗属下的处般啜令其吐屯统摄焉耆,遭到唐太宗的严厉斥责。乙毗射匮可汗虽然暂时撤回了派驻焉耆的吐屯,但是不久又转而囚禁了唐朝册立的焉耆王栗婆准,另立栗婆准的堂兄薛婆阿那支为焉耆王,并将栗婆准交与龟兹,被龟兹王杀害。646年(贞观二十年),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提出以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五国作为聘礼,乙毗射匮拒绝了唐朝的条件,双方的关系最终破裂。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开始大规模用兵西域。原属于乙毗咄陆系统的阿史那贺鲁

*

、屈利啜等都纷纷投降了唐军。唐太宗任命贺鲁为昆丘道行军总管,转而支持乙毗咄陆可汗残余势力,打击乙毗射匮可汗。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平定龟兹之后,唐太宗又以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棉佣护,使招讨乙毗射匮可汗所属的弩失毕诸部。贺鲁招讨乙毗射匮的情节史料阙载,但是在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朝设置了瑶池都督府,以阿史那贺鲁为都督,统领五啜、五俟斤等二十余部,显然在此时阿史那贺鲁已经基本上控制了西突厥各部,乙毗射匮可汗破灭的时间应该在648年。《唐会要?西突厥》说,阿史那贺鲁“击破射匮,灭之”,但将时间系于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即阿史那贺鲁叛唐之后,误。随着乙毗射匮可汗的破灭,西突厥汗国的主要部分都已转归唐朝安西都护府属下的瑶池都督府管辖,虽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还流落在外,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实体,西突厥汗国已经灭亡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