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天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籍中指天之中央与八方,即古人对天空划分九个区域之合称。其名称在不同文献中不甚一致。据《吕氏春秋?有始》称: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汉扬雄《太玄?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猜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②道教指由三清玄元始三气各生三气,合成九气,以成九天。即: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玄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③神名。为巫祝所祀之神。《史记?封禅书》:“九天巫,祠九天。”④极言其高,犹言“九重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八方及中央之天。亦称九野。始见于《孙子兵法?形篇》:“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楚辞?离骚》有“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句。《吕氏春秋?有始览》谓“天有九野”。云: 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淮南子?天文训》名西方之天为昊天,其余皆与《吕氏春秋?有始览》同。《书纬?考灵曜》名东方之天为?天、西方之天为成天、南方之天为赤天,其余皆与《淮南子?天文训》同。汉代将天神学化,九天亦有神名的含义。武帝时立九天庙于甘泉,又奉事九天于神明台。《史记?封禅书》有“九天巫祠九天”的记载。②西汉扬雄《太玄经》中的时间观念。即中天、羡天、从天,更天、猜天、廓天、减天、沈天、成天。《太玄经?玄图》:“始哉中、羡、从”,“中哉更、猜、廓”,“终哉?、沈、成”。从十一月始到下年十月止,把一年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约四十日。《太玄经》以此反映万物生长盛衰的规律,并用来附会人间祸福转化的规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