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九拜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的一种礼仪。为跪拜礼的总称。始于周代。对礼仪中的跪拜动作和对象有严格的规范。跪拜有多种形式。《周礼?春官?大祝》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疏注:“此九拜之中前四种是正拜,后五种逐事生名,还依四种正拜而为之。”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取消跪拜礼,以鞠躬代替。.在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时曾一度恢复。此礼在今日常生活中已不存,但对某些偶像、亡灵礼拜时尚有残留。

旧时9种礼拜形式。据《周礼?春官?大祝》,九拜是:稽(qǐ启)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jī基)拜、褒拜、肃拜。稽首为拜头至地而稽留较久,拜中之最重者,用于向君主行礼。顿首为拜头叩地,头触地即举,用于平辈相拜。空首为拱手至地,拜头仅至手,君答臣之礼。振动为战栗变动之拜。先空首后顿首为吉拜,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谓齐衰不杖以下者。”先顿首后空首为凶拜,凶拜用于3年服丧拜。奇拜指一拜,为答臣下之拜。褒拜指再拜、三拜,用于拜神拜尸。肃拜为俯首下手,为拜中之最轻者,用于军中,妇人亦以此为正。稽首、顿首、空首及肃拜为正拜,余5种附于正拜,振动、凶拜、褒拜附稽首,吉拜附顿首,奇拜附空首。

古代祭祀时的九种礼拜形式,即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前四种为正拜,即常用之拜礼。后五种则是逐事生名,依附于前四种正拜。古代祭享祖先之时,为劝代表死者形象的“尸主”食用供祭之物,常行九拜之礼.周代九拜之事由“大祝”之官职掌。《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古代跪拜礼的九种形式。《周礼?春官》: “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时的礼节,后来演变为君臣、长幼、尊卑之间的礼节。其中,稽首、顿首、空首是 “正拜”,分别为下对上、平级、上对下的礼节。“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常为臣拜君、子拜父、弟子拜老师、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父母以及祭祀拜神、上坟拜墓等所用。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头部也缓缓着地,伏在手前边,着地后且须稽留片刻,故称稽首。“顿首”是身份地位相等的人之间互用的跪拜礼,动作与稽首略同,只是动作较快,当头部触地后就立刻举起,故称 “顿首”,俗称 “叩头”,后代常用在书信结尾,以示尊敬。“空首” 则用于君上回答臣下,行礼时,屈膝跪地 (古人本来就席地而坐,只要伸直腰身,就成跪姿),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头至手上,因其头部不触地面,故称 “空首”,又称 “拜手”。其后的五拜是在前三种 “正拜” 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故称 “附拜”:振动、凶拜、褒拜附稽首,吉拜、奇拜附空首。“振动” 是以两手相击,表示哀恸之情,动作象后世的揖拜,但采取的是跪姿。“凶拜”是丧拜,而且是最隆重的丧拜,是为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行的跪拜,其动作是先稽首后空首。“褒拜”则是再拜,“褒”读为报,报拜就是再拜。“吉拜” 也是丧拜,但比凶拜要轻,是在齐衰不杖 (即一年丧,参见 “五服”) 以下的丧礼中用的礼节,动作是先空首后稽首; “奇拜” 又称 “雅拜”,是国君在射礼、燕礼时拜臣下所行之礼,动作是屈一膝而拜。“奇” (音基) 是奇偶之奇,就是单数,因此,一稽首或一顿首,也可称奇拜; 也有将 “奇” 理解为 “倚” 的,这样 “奇拜” 就成了 “倚拜”,即臣下持节、持戟时的拜礼。最后一拜 “肃拜” 也是一种 “正拜”,但却是最轻的跪拜礼,此礼惟在军中使用,甲胄在身,只直身肃容而微微下手以拜;肃拜也为女士常用礼,行礼时屈膝跪地,两手至地而头不下。不过,在古代,女士行跪拜礼的时候很少,一般只在婚礼和丧礼时才有跪拜的可能。但这并非出自对女士的尊重,因为跪拜礼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社交礼节,按照“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女士被排斥在社交活动之外,所以与跪拜礼的缘份也就很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