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龙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九龙山分类:【传统文化】 安徽萧县九龙山有皇藏峪,原名黄桑峪,汉楚相争,刘邦曾在此躲藏,故改名。山上峭壁间有一可容二十人的岩洞,一块三米余的飞来石挡在洞口,石上刻有“洞天飞来”四字,传为刘邦藏身处。洞下方有拔剑泉,形似刀口,水味甘甜,四时不竭,相传为刘邦挥剑劈地而成。拔剑泉下端,有个马蹄形泉眼,是刘马扒出,故名马扒泉。山顶有瑞云寺。吕后寻夫至此,见一洞口有白云缭绕,即找到刘邦云。 侗族地区著名古迹。为清咸同年间(1855―1862)姜映芳(也作姜应芳)领导的侗族农民起义军大本营遗址。原名汉寨。位于贵州省天柱县城西37公里处的石洞乡。由9座山峰组成,夹于下腾河和八卦河两水间。海拔1010米,悬崖陡壁,地势险要,只有几条羊肠小道,易守难攻。坡顶平宽,盛产水稻、玉米,军粮无虞。故姜映芳将此山作为义军大本营。清光绪《天柱县志》载:姜应芳于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廿三日攻破天柱县城,转战渡马、邦洞后,七月十三日领众回汉寨,伐木为城,易汉寨名为九龙山。义军王府设在双凤岭,殿前楹联为:“畿奠金汤双凤岭,星辉银汉九龙山”。左侧有大坪岭,平坦开宽,为义军练兵场(今石洞中学校址),现名马道。1982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九龙山义军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