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乡里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乡里制度

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代地方基层组织名。周有“六乡六遂”制度。《周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谘;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周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五?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乡、里均为地方基层组织。后世多以乡里制度为地方行政管辖和居民组织制度。《管子?立政篇》,分国为五乡,分乡以五州,分州为十里,分里为十游,十家为什,五家为伍。战国时各国县下设乡,以乡统里,乡有三老、廷椽,里有里正。秦汉则完备乡里制度。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缴循禁贼盗。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三国乡里制度大抵沿袭汉制。县下设诸乡,置三老、百石、第八品等吏;乡小者置有秩啬夫,百石,第九品。民有什伍,伍有伍长;百家为里,里有里魁;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为乡,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1人。因战乱多有破坏。隋以五百家为乡,乡下五里。《读通鉴论?隋文帝》:“隋令五百家而置乡正,百家而置里长,以治其辞讼,是散千万虎狼于天下,以攫贫弱之民也。”唐县下设乡、里、保、邻。《旧唐书?职官志》:“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廓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宋初县下设乡,乡置里正,后多有变化。②封建时代地方基层行政制度的统称。自战国而至明清,各朝除乡里制外,北朝有“宗主督护制”、“三长制”;宋有“保甲制”;元有“村社、里甲制”;明有“里甲制”和“保甲制”;清有“保甲制”等。参见“宗主督护制”、“里甲制”及“保甲制”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