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傣族的竹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云南傣族的竹楼分类:【风俗文化】 傣族竹楼属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干栏式住房建筑。因云南傣族地区的风土下湿上热,所以要盖竹楼(李京《云南志略》)。傣族竹楼一般由数十根柱子支撑,离地七八尺处铺以竹篾,屋顶盖上茅草编织的草排。搂下四周空无遮拦,作关牲畜、舂米、堆柴或建小仓库用。楼上四周以竹篾为墙,开有小窗,供人居住。屋外楼梯旁,有一走廊和阳台。走廊屋檐下铺有简易竹台,供乘凉用。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有一块大竹席,供用餐、休息、接待客人用。客人入室需脱鞋。堂屋内有一火塘,无论冬夏,燃烧不熄,塘上支铁三脚架,煮饭烹菜,均在这火塘上,主客聚谈,也围塘而坐。从堂屋往里走就是用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不能入内。竹楼结构严实牢固,室内通风干燥,虽开窗不多,但竹壁隙缝是透风的,即使夏天,室内也并不热。 造竹楼,按傣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吉地,然后犁耙碾平大地,放上基石,再行建房。建房时全寨人都自动前来帮忙。一幢竹楼主要构件是中柱。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立柱时先立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分男柱女柱。立柱时还要给男柱女柱穿上男女服装。竹楼盖好后,要举行贺新房仪式。举行此仪式一是主人设宴感谢众人帮忙,一是乡亲邻里对新房主人表示恭贺祝福。 傣族竹楼来历,据傣族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记载,是远古时期一位傣族首叭桑木底发明,并传于后世的。诗云,天神帮助人们盖房,变成一只凤凰飞到人间,落到草地上,它立定两只长脚,展开双翅,形成房棚姿态。这一情景被叭桑木底看见,他以为这是天神的暗示,于是他发明了按凤凰展翅的样子,盖起了竹楼。所以,傣族竹楼又叫凤凰屋。现在傣族住房虽大都已改为砖柱瓦顶房,但仍保留着竹楼式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