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星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星占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著作。成书于公元前170年以前,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之后,考古人员将其内容分为9章,即木星、金星、火星、土星、水星、五星总论、木星行度、土星行度、金星行度等9章。后3章载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行度,描述了这3颗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并把对行星动态的研究与行星位置的推算有机地联系起来。书中对金星的记载尤多,占一半以上篇幅。记述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与现在所测值仅差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与现在所测值差1.09日,这些数值比后来传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天官书》更为精确。该书表明,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凭借肉眼和简单的量测仪器进行精确的天文观测,开始利用时间和速度相乘等于距离的公式于行星动态的研究。此书另一重要价值是,保存了两部已佚亡的更为早期的天文著作的部分内容,这两部佚著是甘德撰《天文星占》和石申撰《天文》,均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比古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的撰著早约200年。是研究中国及世界天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帛书。我国现存最早天文著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全文约八千字,原件无书名标题。成书约在前170年左右,保存甘氏、石氏天文书之一部分,天象纪录至汉文帝三年止。全书分九部分,占文中涉及岁星(木星)、太白(金星)、荧惑(火星)、填星(土星)、辰星(水星)。最后三部分列出秦始皇元年(前246)至汉文帝三年(前177)凡七十年间金、木、土三星位置及其在一个会合周期内动态,其中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较今测值大0.48日,土星会合周期为377日,较今测值小1.09日,土星一周天(恒星周期)为30年,较今测值大0.54年。帛书中五星推算方法成为后代历法“步五星”先声。

公元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的古天文学书。在未发现帛书《五星占》之前,我国古代研究天文学的专门著作,最早的当推战国时期甘德所写的《天文星占》八卷和石申写的《天文》八卷,可惜,这两部书早已失传,现存的《甘石星经》一书系宋代人的辑录,远非本来面目。这点可以拿约在公元714~724年成书的《唐开元占经》辑录的甘石两家星官内容较之多得多来证明。所幸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有8000字《五星占》,占文保存了甘氏和石氏天文书的一部分,其中甘氏的尤多。整理者根据内容将《五星占》分成木星、金星、火星、土星、水星、五星总论、木星行度、土星行度、金星行度九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末尾三章不仅列出了以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共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行度(位置),而且还描述了这三颗星在一个会合周期的动态,从而表明了当时人们已经在利用速度乘时间等于距离这个公式把行星动态的研究和位置的推算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后代历法中“步五星”工作的先声。《五星占》所载的几个行星的会合周期、恒星周期数值颇为精确,如土星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其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只大0.54年;再如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0.48日。它还注意到金星的五个会合周期恰巧等于八年,并利用它列出70年的金星动态表。这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是足以引为自豪的。另外,在《五星占》之后成书的《淮南子》、《史记》所载的五星运动有关数据却远不如它精确,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在《五星占》中,水星又别称为“小白”,这也是其他古书中从未使用过的。马王堆三号墓的安葬日期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二十四)”,其中的天象记录到汉文帝三年止,从这里可以判定它的写成年代约在公元前170年前后。在2000年以前,我国先民对五大行星的观测和认识能够达到如此精密与丰富的程度,确是惊人的。《五星占》是研究古代天文学史极有价值的一部天文书籍。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天文帛书。约成于汉文帝(前179一前157)中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全书分为木星(岁星)、金星(太白)、火星(荧惑)、土星(镇星)、水星(辰星,又称小白)、五星总论、木星行度、土星行度、金星行度九章。吸取了甘德《天文星占》和石申《天文》的部分内容。最后三章列出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共七十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的行度,并记录了这三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其中所载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仅大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三十年,比今值只多0.54年。占文已知运用时间乘速度等于距离的算式,把行星动态的研究与位置的推测计算联系起来,成为后世“步五星”的先声。帛书对金星的记载最多,约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第一次记录了金星在上合和下合时的亮度变化,用“晨出东方”到“晨入东方”表示金星从下合以后在太阳的西边出现,到上合以前重新落在太阳光中的一段距离和时间;用“夕出西方”到“入西方”表示金星从上合以后经东大距,到下合以前能看见的一段距离和时间。帛书把金星在上合附近看不见的一段时间,叫做“(即浸,淹没之意)行”,即指上合时金星淹没在太阳光中;而把下合附近看不见的一段时间,叫做“伏”,即指潜伏在太阳光之中。占文中所载“晨出东方”到“晨入东方”为224日,行为120日,“夕出西方”到“入西方”为224日,伏为日,比《史记?天官书》的395日(从其文字叙述归纳)精确,而《淮南子》则未提及。至于木星占的开篇中关于岁星纪年的一段文字,则为研究秦汉时期的岁星纪年提供了资料。

附表:

西汉时期行星周期知识

星名

会合周期

恒星周期

甘、石星

帛书

太初历

今测值

甘、石星

帛书

太初历

今测值

水星

126日

 

115.91日

115.88日

 

 

1年

87.97日

金星

620和732

584.4日

584.13日

583.92日

 

 

1年

224.7日

火星

 

 

780.53日

779.94日

1.90年

 

1.88年

1.88年

木星

400日

395.44日

398.71日

398.88日

12年

12年

11.92年

11.86年

土星

 

377日

377.94日

378.09日

 

30年

29.79年

29.46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