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溪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溪蛮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少数民族族群名称。宋时,荆湖北路辰、靖、沅州(治今湖南沅陵、靖县、芷江)一带,包括沅江上游五溪:雄溪、溪、溪、酉溪、辰溪,该地区众少数民族即合称此名。包括有苗、瑶、僚、僮、仡伶、仡佬诸种族。传说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乃古代?瓠部落的后裔,后有部分外来民族迁入,形成多民族融合、杂居的局面。一些民族、种落随居住地区的情况,形成部落集团,如北江蛮、南江蛮等。各族名称不同,言语有别,一些社会风俗亦异,然主要生活习惯颇有相似之处。人们大都不冠不屐,椎髻跣足,穿斑布衣。以农业为主,辅以射猎,或兼畜牧,竹木屋宇为多。畏鬼神,喜祭祀,刻木为契,以仇杀为事。铜鼓为其文化重器,还有葫芦笙、沙锣、竹笛等乐器,大多能歌善舞。出产辰砂、水银、铜器、银器、溪布、黄蜡等物。各族具体情况,参见有关条目。 又称“武陵蛮”、 “盘瓠蛮”,南方地区古族名。泛指东汉至宋代分布在今湖南沅江上游的若干民族总称。因其地有五溪,即雄溪、?溪、溪、酉溪、辰溪,故名。汉时,其社会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政治上行君长统治,经济上主要从事定居的农田耕作,纺织业发达,“好五色衣服”, 已能从事商业交换活动。有崇信“盘瓠”(犬)之俗。今南方苗、瑶、畲、土家等民族与其有渊源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