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石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石散分类:【传统文化】 服石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出现的一股逆流,所谓服石,是长期服用一种石性药方,此方包括五种药物,即石钟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所以叫做“五石散”,又因服石身体烦热,须寒衣 (穿薄垢旧衣) 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故又称 “寒食散”。此时,服石的风气在皇族及上大夫中及为普通,并往往有不少古怪的毛病出现,以至死亡,据记载,有许多皇帝便死于此,如晋衰帝司马丕,后魏开国皇帝拓跋跬,另据考,唐朝七八位皇帝的死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据《巢氏病源》引两晋皇甫谧的话,清谈领袖人物魏尚书何晏算是服石之风的始作俑者。他说: “近世尚书何晏,耽好声色,始服此药,心力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 既有此 “神效” 所以便很快在荒淫腐朽的王公贵族中形成了风气,但正如皇甫谧指出的 “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股石后药力发作时,他们便浑身发热,坐卧不安,有的人竟颠狂,甚至出现 “舌缩入喉”、“痛疮陷背”、“脊肉溃烂” 等极危的症状,还有因痛苦难耐而欲用刀自杀的,服石的危害如此严重,但仍有执迷不悟者,续演着一幕幕悲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