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交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交钞分类:【传统文化】 金元两代发行之纸币。金朝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迁都之后,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金史?食货志三》),此为交钞之始。其更换仿宋交子之法,只是时间延长,以7年为界。设置交钞库和印造钞引库负责发行兑换交钞等事务。金章宗即位(1189),废除其更换制,实行无限期流通制,使中国纸币制度更趋完备。元代为古代使用纸币最兴盛的时代,其纸币或称交钞,或称宝钞(参见“至元通行宝钞”)。元代交钞,初为各地分散发行,至世祖忽必烈始建立统一纸币制度,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称“丝钞”。丝钞2两值白银1两。顺帝至正十年(1350),亦曾发行中统元宝交钞,称作“至正交钞”或“至正钞”。以铜钱贯、文计,一贯合铜钱千文。此交钞行用时间不长。元代交钞最初为可兑现信用兑换券;后来政府虽设钞本,实际并不兑现;及至政府大量发行无本之钞,便成为不兑换纸币。 金、元时发行的一种纸币。金建国初期用辽宋旧钱,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以国内铜少,仿宋交子成法发行,与铜钱并行。分大小两类。大钞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种;小钞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种。定七年为限,到期换发新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废七年限制,变为永久流通。金人纸币虽不再分界,但因通货膨胀关系,时常更换新钞,改变钞票名称。先后发行有“贞钓宝券”、“兴定宝泉”、“元光重宝”、“元光珍货”(以绫代纸)以及以白银为本位的“天兴宝会”等多种。元太宗八年(1236年)亦曾发行交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是元朝最主要的一种纸币。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交钞”。后因滥发而贬值,各地恢复物物交易,元朝也随之灭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