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境庐诗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境庐诗草分类:【传统文化】 51卷,近人黄遵宪撰。收清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三十年(1904)所作诗600余首,依年编排。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光绪二年顺天乡试举人。历任日本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使馆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回国后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与梁启超同办《时务报》,为变法维新活动的重要人物之一。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他对“诗界革命”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反对复古主义的诗歌主张,认为“今之世异于古”,今人作诗“何必与古人同”,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大大拓宽了诗歌内容,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的主要矛盾,具有强烈的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精神;形式上变化多样,力求创新,做到“不名一格,不专一体”。集中之作品,题材新颖,熔铸新用词汇,处处表现出创新精神。其内容“上感国变,中伤种族,下哀生民”,艺术追求上,能在旧体中,注输新语言,造成新意境,于古人之外独辟蹊径。如《纪事》、《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都踊歌》,反映世界历史事件或异域风情,风格上或新奇倜傥,弘丽恢张,或温婉妍媚,百折柔情,都是戛戛独造,绝不是前代诗人所能范围的;《锡兰岛卧佛》洋洋二千余言,更是“凌跨千古”。梁启超说:“在震旦,吾敢谓有诗以来所未有。”“诗界革命”是近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改良运动,它配合了政治上的“变法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诗风,架起了古典诗歌向自由体新诗过渡的桥梁。黄遵宪留下的诗篇和取得的成就,已经超过清初以来的诗坛,成为几千年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是书有今人钱仲联笺注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1981年再版。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另集200余首为《人境庐集外诗辑》,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