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语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语林❶一名《何氏语林》。笔记小说。明何良俊(1506—1573)撰。三十卷。良俊有《语林》已著录。此编为专记人事之笔记小说。计两千七百余条,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八类,二十余万言。原东晋裴启有《语林》一书,久佚,后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影响颇大。何氏沿袭裴书之名与刘氏体例而成此书。取材上起两汉,下迄宋元,凡刘义庆已见则不复书。所录多以《诗》、《书》、孔、孟为指归。援引公私史乘、稗官杂著三百余种以为佐证。文字简澹隽雅。《四库全书总目》谓:“虽未能抗驾临川(临川王刘义庆),并驱千古,要其语有根柢,终非明人小说所可比也。”前有目录、原序及文徵明序。有《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语林二卷。东晋裴启撰。裴启字荣期,一名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东晋文学家,性好品评古今人物,所撰《语林》为志人轶事小说集,又名《裴子语林》,或题《裴启语林》。书中记载汉魏至东晋时代名流士人言谈举止和轶闻趣事。其中有些故事较有价值,如《王敦与世儒议下都》、《羊稚舒冬月酿酒》、《陆士衡与潘安仁》等,披露时代名流的性情、生活,乃至其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从某种角度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为后人提供了一些关于著名人物的史料。写法上情节简单,基本上是一事一篇,截取一个小片断,文辞简洁,或记言或记行,旁无枝蔓。但作为小说,却也有文不成篇的缺陷,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其书原有十卷。据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篇》 中 《语林》一则载,裴启 《语林》记谢安言辞失实,谢安颇为不满,“于此《语林》遂废。”至隋时十卷《语林》已亡佚。宋元以后,多有辑佚本。清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裴子语林》,为二卷。鲁迅辑其遗文一百八十条,载 《古小说钩沉》 中,较为完备。198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周楞伽辑注本,题 《裴启语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