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民英雄纪念碑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毛泽东为纪念碑奠基。1952年8月正式动工,1958年4月落成,5月1日隆重揭幕。纪念碑呈方形,坐南面北,正对天安门,通高37.94米,为我国最大的纪念碑。建筑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碑心是一块高17.4米,宽2.9米,厚1米,重达110吨的巨石,正面镌刻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东西两侧饰有花环浮雕,由象征革命精神的五星、松柏和旗帜图案组成。碑端用盔顶,辅以卷云、重幔雕饰。碑基为四层结构,下两层是宽阔的台座,底层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收小呈方形,四周都有汉白玉栏杆环绕,每边正中有台阶。台座以上是两层须弥座,承接碑身,上层镌刻八个花环,由牡丹、荷花、菊花、百合花和垂幔组成,下层高大精美,束腰部镶八块汉白玉浮雕,各高2米,宽2至6.4米,总长40.68米,雕有180个人物形象。浮雕内容为八个主题: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以生动的艺术造型概括了碑文所表达的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浮雕大小共10块,每个主题一块,其中居于正面的“胜利渡长江”画面最大,左右配有内容相关的装饰性小浮雕各一块,是我国雕塑艺术家和石刻技师五年合作的结晶。全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