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从考古学上推测先商族的来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从考古学上推测先商族的来源

分类:【地域文化】

从考古学上证实的商后期的殷都,是今河南安阳地区的小屯遗址,即盘庚所迁的殷墟,盘庚徙殷至纣灭亡,“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那么商代前期、中期300多年的文化遗存在哪里呢? 建国后发现了河南郑州商城、河北藁城台西村、湖北黄陂盘龙城三个遗址,考古界大体定为商代中期的文化遗址。

商汤以前的先商文化遗址,考古界至今没有一致的确认点,像殷商这样一个在中原显赫的大族,决不是在盘庚迁殷后在中原突然冒出的一个王朝,那么先商的文化踪迹在哪?是埋在地下未被发现呢,还是发现了未被认识呢?现将著名史学家王玉哲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摘引于下:

从文献上看,商汤灭夏是从东向西征的。他们当时称夏为‘西邑夏’,则先商族的文化遗址,应当在夏的政治中心伊、洛、偃师的东面,也就是说在河南的东北部和山东西部去找。这一带的史前新石器文化遗址,现在已发现的有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

山东的龙山文化,除了与河南龙山文化的一支有联系和有互相影响之外,似乎有一个本地的来源,夏鼐先生曾说:“最近几年的新发现,证明这个本地的来源便是大汶口文化。”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十几年来积累的资料表明,大汶口文化早于山东龙山文化。两个文化的共有的代表性器物――翳和蛋壳黑陶杯,一脉相承,吻合无间,其渊源关系十分清楚。七十年代山东日照县东海峪的遗址,第一次揭示了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到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过渡地层。……这就可以说明大汶口文化和山东的龙山文化是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的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们感觉到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中的一支,有一些共同特点,并都与商代的文化有关联。如白陶、黑陶及大量的专用酒器成组随葬。玉器装饰、象牙雕刻、卜骨等等。这都是殷商的文化特征,而这些又基本上也都出现在这三种文化的遗存中。根据这些现象,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想:就是说,河南地区偏东部的一支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就是远古的先商文化呢? 考古界的学者们,近来是有这种想法的。

如果我们这个推测不错的话,那就是说,先商的部落,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期,可能是在山东一带活动。后来,大概有一支向南移徙,就构成了苏北和皖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包有部分青莲岗文化),可能就是古文献上远古的东夷族的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的晚期有一支向北发展到河北省的北部与辽宁一带,构成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既包含有浓厚的龙山文化因素,又具有殷商文化因素的特点。……它和中原的殷商文化可能有着共同的根源。

山东的龙山文化还有一支不知什么时候向西北进入到河北省的中部。这一支可能就是殷商文化的正身。因为从古史传说上这一带正是商的远祖契、昭明、相土、王恒、王亥等所居留过的地域。那时先商氏族部落营游牧生活,居依水草,迁徙无常。古人类文化的发展也不能不在河流附近。那时殷商部族的踪迹,似乎就在黄河入渤海的三角洲。易水、清漳水、浊漳水(滴水)、?水、博水等,纵横其间,古黄河也经过这一带入海。古黄河的入海处,由于文献不足,久已失考。……河北省的滹沱河可能是古黄河的故道,一直流经河北省的北方入海。有易之国距河不远,因而才有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灭有易的故事。

古人类在营着流动移徙生活的过程中,从某处迁移到另一地时,总不会整族迁移。可能有的迁走,有的留住。在河北省中部居留的先商族,逐步南迁时,也会有一部分仍居留原地。考古工作者在石家庄、保定、满城、蠡县、平山、获鹿、赵县、新安、曲阳、定县、邢台、隆尧、内丘、宁晋、藁城等地,发现了商代中晚期的遗址和墓地,达四十多处。所出的青铜器造型古朴,与殷墟遗物作风基本相似。这种现象就是由于远古商族有迁有留的特点造成的。

另外,考古家在易水流域的易县曾发现了商代的三种句兵,又确切地证实了这一部分的商族直至青铜器时代,还是继续定居于易水流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