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仡佬族妇女结发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仡佬族妇女结发髻分类:【风俗文化】 仡佬族妇女的发式很有特色。未嫁的姑娘一般梳辫子,额前梳有“刘海”。出嫁后便把辫子挽成髻,并将“刘海”拢齐。老年妇女则用青布巾包头。 在广西罗城一带有个传说: 古时,此地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个头发很长的大猕猴。但它很笨,根本不会自己梳头,头发总是乱蓬蓬的,还有很多虱子。它每天都在山道口上等进山干活的姑娘,硬拉住人家帮自己梳辫子。如若不肯便会被吃掉。 村寨中有一位聪明、勇敢的姑娘叫侬秀。一天,父亲病了,不能上山砍柴卖钱了,此时家中已无米下锅。侬秀便决定铤而走险,亲自上山砍柴。当她砍了一大担柴走到山下时,被笨重的大猕猴截住,大猕猴一定让她帮自己梳头。 侬秀把它哄骗到大树下,建议上树梳头,说这样梳方便、干净。大猕猴答应了,便上了树,于是侬秀坐在高一点的树杈上,迅速地把它的长发一把一把绑在树枝上,便溜走了。大猕猴老半天无法挣脱,只好硬往树下跳。这一下,头发被拔秃了,疼得它乱叫。于是它发誓要把村里姑娘的头发都拔光。侬秀得知后,遂告诉姐妹们往后出门一定要把长辫子挽成一个髻,结在脑后,再用细丝网网起来,最后再用青布巾包上。姑娘们照办,果真无一人受伤。后来,侬秀又设计除掉了大猕猴。但仡佬族姑娘结发髻的装束却流传下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