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代步当车小毛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代步当车小毛驴

分类:【风俗文化】

北方汉族的民间庙会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妞一丑在悠扬的大唢呐伴奏下,滑稽诙谐地耍着双人舞。女的扮小媳妇,身前身后摆着纸扎的驴头驴毛,手中抱着娃娃,男的扮成赶驴的小男人,一前一后,表演着上坡下坡、过河淌沟等等八字翻花的动作,既抒情优美,又热情火爆,这就是根据汉族北方的秧歌“王小二起脚”和 “柱子接媳妇”改编创造而在布加勒斯特第四届青年和学生和平联欢节荣获国际舞蹈比赛二等奖的民间小舞蹈“跑驴”。它不仅反映汉族北方农村民间小媳妇俩双双回娘家的欢乐健康的情趣,而且也反映了北方汉族民间以驴代步、骑驴赶驴的行旅风俗。

驴,是属哺乳纲马科类的民间饲养家畜,它的身体较马小,耳朵长,尾根毛少,尾端似牛尾。因为,驴的性情温驯,富忍耐力,与马、牛一样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所以,关中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驴品种之一,汉族北方几乎家家都有养驴的习俗,并爱称它为“小毛驴儿”。除可以用以耕田、拉磨外,还可以乘人、挽车、驮货等。

旧时,北京、天津等北方大城市,都有以驴代步当车,服务于行旅的民间职业和风俗。当年,在北京各个城门外的桥头旁,都聚集着许多牵着小毛驴的驴户,向出城的人争揽生意,民间习惯称他们为 “赶脚”的或“放驴儿”的。这种“赶脚”的除在香山八达岭等游览区常见之外,在城近郊区的白云观、大钟寺、万寿寺等庙会期间也常常可以见到。按旧时风俗,从农历正月起到清明节,正是北京民间逛庙会、走亲戚、扫墓上坟的季节,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又为显示阔气,人们无论远近,都要雇个毛驴骑,以省徒步之劳。特别是夫妇同往,因为当年妇人裹小脚儿行动不方便,所以,凡出远门走亲戚,非雇毛驴不可。“赶脚”的,也都有自己的行业规矩。如年青妇女雇毛驴儿,“赶脚”人必须在前面牵着驴走。如果是男人雇毛驴,则把缰绳交给骑毛驴的人,“赶脚”的在后面跟着。如果骑毛驴的人年纪较大,“赶脚”人则手牵缰绳而身子紧挨着毛驴走,以防骑者摔下来。所以,有一套“女前男后老贴身”的民间习惯说法。

北方汉族民间还有专门“放驴儿”的“驴户”,虽然他们与“赶脚儿”的差不多,但主要是靠出租毛驴过活。旧时,凡有客人来到有放驴儿的驿站,只要讲好价钱,便可以从驴户那儿租到毛驴儿,自牵缰绳,自己骑着毛驴儿走去,无须脚夫跟随,到了下一个站头,自然会有人接站,并伸手向骑者讨上站讲好的价钱。在香山、八达岭等风景处,也有许多毛驴出租者,旅游者如怕爬山走路辛苦,可以花上七八毛钱,租上一头小毛驴,以驴代走,观光游览。无论是旅游用毛驴,还是驿站的毛驴儿,都是经过特殊的训练,什么时候歇脚,什么时候住店,旅游中毛驴到什么地方返回,毛驴儿都会自行安排。倘若个别客人想占点便宜或图谋不轨,温顺的毛驴就会大发脾气,又踢又咬,或是停步不前。

北方城市里,运送货物,除马车、骡车外,也有驴车。但是,驴小力弱,行走迟慢,全仗赶脚的忙。有首《京都竹枝词》 曾作这样描写:

堪笑驴车惧远行,顺天府去当离京。

问伊何事加餐饭? 畜小全凭人力行。

可见驴车运货时赶车人的辛苦。不过北方大部分是山地丘陵、狭窄不平的道路,不适宜驴车,民间也习惯用驴驮,直接用一长条“口袋”驮在驴背上装运,一口袋货物,俗叫 “一驮儿”。

汉族北方农户对驴十分爱护,民间俗语说:“牲口是庄稼户的半拉家当。”所以农户对驴也像对牛、马一样,当大牲口饲养。吃的一般是粮食作物的秆儿,也饲以各种青草、干草、麸皮等“精料”。拴驴喂料,也有讲究,要“高拴驴马低拴牛”。拌草料要均匀,“有料没料,四角搅到”,以利于增食发腰。冬季驴喜食干一点草料;夏季,驴子体力消耗大,多加点水,所以俗称“冬呼啦,夏卟嚓”。此外,饲养驴,还有“牲口下了套,莫忘溜溜道”、“渴不急饮,饿不急喂”等俗语。北方汉族民间饲养驴比较讲究的人家,平常还喜欢在驴的前囟门上系“红缨”,脖子下挂个小铃铛。有的还给驴挂一环围脖的“操子”,上面系多个小铃铛。这样赶集赶会、结婚迎娶时,骑上小毛驴,红缨飘飘,铃铛声声,喜气洋洋,颇有精神。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