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孝为核心的丧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以孝为核心的丧俗

分类:【风俗文化】

日暮闲步禾口街,忽闻哭泣之声哀哀切切,近前一看,是临街一宅正在举丧。大门两柱贴了一副挽联,曰:“夏季繁忙敢劳亲朋临孝舍;吊词应忆手持竹杖哭严君。”门前左侧站立一尊极为引人注目的纸扎神像,此神与人等高,豹眼闪射凶光,巨口獠牙,身披战甲,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直刺前方,右手则横握一把鬼头大刀,形貌之狰狞,令人望而生畏。神像见过不少,此君实属首次邂逅,且巍然立于治丧之家,意欲何为?我们相顾茫然,很想进去问个究竟。然而,灵堂的庄严肃穆和合家的哀哭之声使我们不敢贸然造次,只得请一位熟人入内,先向这家主人致慰,再说明我们在吊缅之余想探询一下当地的丧葬习俗。

主人张老师是邻近一所小学的教师。死者是他父亲,生前忠厚耿直,勤俭持家,教子甚严,为里人所敬重,享年76,因病而终。入灵堂吊唁一番,主人即请我们到隔壁茶馆叙谈。首先我们请教了他家门口那尊神像是哪路“恶熬”,为何面貌如此凶狠?主人曰:“守灵神”也!面貌自然以凶狠之极为上品,使得“孤魂野鬼”不敢在门前徘徊。

张老师对禾口石碧一带的丧葬习俗可谓了如指掌,一席叙谈,便使我们掌握了梗概。这里与我国广大农村一样,流行土葬,但是客家人治丧,在程序与习俗上与其他地区却不尽相同,大体上分为弥留、入殓、报丧、祭奠、超度、出殡、安葬、放“水灯”等几个程序。病重弥留者即移出寝室,设床板安置厅堂,以防在卧床上断气。死在卧床上叫“数床杆”,意即床垫稻草多,死者须数罢草茎方可投胎。弥留者移入厅堂之后即可治棺,棺底铺草木灰,撒上茶叶。更为罕见的是在死者枕头处设置“内碑”,“内碑”由几片陶瓦叠成,上面一片写明亡故者生死年月日和生平事略,以志纪念。入殓:断气后立即点燃长明灯,由至亲骨肉为其理发、沐身、更衣,随后入棺。死者身穿棉布制五层衣,一层裤,脚着布鞋,上盖九层白布。收殓完毕棺不加盖,以待亲朋诀别,子、孙披麻戴孝,设灵堂举丧开吊。

报丧,是最疲于奔命的苦差使,当然由长子执行。长子疾走各家,先内亲后外戚,见面即跪下哭泣报丧,亲戚们忙上前搀扶,抱头痛哭。最怕的是母亲亡故,报丧时外家大都百般刁难,如问:“前几天我见她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你母亲原本身子单薄,怎么不让她少操劳点?”数落一通之后,众人方才相持哭泣,这时,也才允许报丧人免跪起立。

死者不能断了饮食,斋饭却也简单,三炷香,一碗插筷饭,外加一杯水。一日三供祭,由长子率领全体子孙辈跪告亡灵,以示不忘三餐乃父母所赐。祷告毕,长子跪食斋饭,举家方可进餐。为保佑亡灵早登奈何桥超生,需请和尚九行超度、诵祭文、烧纸帛、念佛经,子、孙、女、媳披麻戴孝恸哭,叔伯、女眷、亲朋好友依序列队举哀。从前子蓄长发,三年不修。现在只留发七七四十九天。

出殡是整个治丧活动的隆重一幕,也是对长子的严峻考验。因为客家人的出殡,有一道很独特的仪式,叫“吃白丸”。由宗族长老用炊熟糯米亲手捏制成“白丸子”,死者几岁做几粒,棺上肩前由死者长子吞食,兄弟姐妹多还可分食,少则独食。子孝,族中长老则做小丸,容易吞食。子不孝,则做大丸,吞得你泪眼汪汪,死去活来。甚不孝者,族长就出面令人将不孝子捆绑在宗祠大柱上,然后叫人将大白丸接连不断强行塞进其口,使其上气不接下气,以示严惩,此例现在已不流行。吃罢“白丸子”,起棺出殡。其序列为;举幡人,高举纸幡为前导,风雨飘摇,路人回避;扛凳人,肩扛棺凳,死者年老用小孩扛凳,死者年少由老者扛凳;持钵者,手托一钵,钵内置茶叶、盐巴;捧灵牌,由长子垂头涕泪,双手捧死者灵牌缓缓而行;撒纸钱,子侄辈沿途抛撒“马路钱”,求各路神灵野鬼放行勿阻。另一拨人马则在三叉路口烧香烛、供斋饭,进行路祭;抬棺队,由死者之子组织“孝子堂”,联络同辈好友无酬抬棺,死者年上60用八人抬,六十以下四人或六人抬均可;扶灵柩,子、女、孙、婿按辈份扶柩行进;送葬队,亲戚友好、乡亲父老各捧挽联、挽幛随行送葬。最后是边走边念经的和尚、尼姑队伍。

出殡前先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定方位。亲生儿或叔伯至亲操锄动土,称为“开皮”,再由匠人取穴。进棺时先祭墓道,取白公鸡一只,快刀刺脖,拉开血口即抛进洞内,待鸡扑腾几下取出赠送抬棺者,然后鸣炮进棺。葬毕,子女忌循原路返回,须在近旁折下杉木枝条,另择一条路快步奔跑回宅,把杉枝扔进灶膛燃烧,燃着的杉枝连续劈啪作响,寓意“发、发、发”。至此,殡葬结束。

最热闹的要算是“放水灯”了。送葬当日,夜色开始降临时,治丧人家以几片小木板插上蜡烛制成“水灯”,然后抬着“纸房子”和亡故者生前心爱之物来到河边,不少乡邻亲友也来围观。鸣炮之后,僧人、道士经声顿起,亲眷点燃“水灯”,放入水面,让其随波逐流,飘浮而去。众人一起焚烧死者遗物和“纸房子”,直至烧毕将灰烬撒入江河,表示送入阴冥,供死者受用。围观者最注意的是“纸房子”。这“纸房子”以竹筋为骨,裱纸绘画,做工一般,内容却很有些讲究。过去的规格是平房加桌椅之类,现在可就不同了,楼房不但三、四层高,有的还俨然是一座花园别墅。家具也很现代化,组合橱加彩电、冰箱,“三十六条腿”齐备,不管怎么说,它代表着家人的心愿:先辈生前劳碌一世,死后愿他们在阴间安享“清福”。

纵观禾口、石碧一带丧葬活动的全过程,很突出的一点是以一个“孝”字贯穿始末,而“孝”是儒家命世理论之本。儒家认为“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至德要道,百行之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存孝则家国长治久安,不孝则天下大乱。这种自汉代鼎盛于中原士大夫阶层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在今天禾口、石碧客家人丧葬礼仪中得以保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北方文化对南迁客家人后裔仍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