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会同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会同馆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置,二十五年(1288)罢,二十九年(1293年)复置,职掌接待、伴送、引见海外及四裔邦国前来朝贡者,由礼部尚书领会同馆事,下有提控案牍1员,大使、副使各2员。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会同馆、四译馆合二为一,称“会同四译馆”,以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提督馆务,掌管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以及语言文字的翻译事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 元、明、清三代为接待来访少数民族官员和外国使节而设的机关。承袭隋、唐、宋代“四方馆”而来,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始设。隶属于礼部,馆内事务由礼部尚书兼管。主要职责为陪伴、迎送来访人员,充当翻译,点视贡品及商议互市有关问题等等。明弘治五年(1492年)改为由礼部主客司主事(一人)处理馆内事务。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与回译馆合并,更名为“会同四译馆”,其职能基本未变。 元、明、清三代所设接待少数民族官员及外国使节的机关。元至元十三年(1276)因袭隋、唐、宋代“四方馆”而设。隶属礼部,由礼部尚书兼领馆事。专事翻译、陪伴、迎送、点视贡物及在馆互市等事宜。明弘治五年(1492)改以礼部主客司主事一员提举馆事。清乾隆十三年(1748)与四译馆合并,更名“会同四译馆”,以礼部郎中带鸿胪寺少卿衔兼摄馆事,三年更换一次。下设大使(掌馆舍)、序班(掌教译字生)、通事、经承等官。总司在京之食宿招待及传习语文翻译等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