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体现约定俗成的服饰语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体现约定俗成的服饰语汇

分类:【风俗文化】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上新鞋,预示着新的开始,但事实上走的仍然是以前的旧路。比喻表面形式改变了,但思想方法还是老一套,结果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

穿换(huàn): 更换衣服,表示更换穿戴互相调换。

为了虱子烧了袄: 为了消灭袄上的虱子而把袄烧了。虽然解决了虱子的问题,但是袄褂也没有了。比喻因小失大。

袖里来,袖里去: 无论袖口宽或是窄,一旦两只袖口对上,就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非常隐秘。袖里来袖里去,外人无法得知里面发生的事情。比喻办事极其秘密。

毡袜裹脚靴: 毡袜、裹脚和靴子,它们的样式有所不同,但毡袜和裹脚都穿在靴子里面,都是足服。比喻彼此都一样。

吃饭穿衣量家当: 吃饭穿衣都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开销,吃饭穿衣的质量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比喻办事要根据财力大小。

远逛衣裳近逛人:远处只能看到人的大概的面貌,此时衣着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有到了近处,才能清楚的看到人本来的面目。

生看衣衫熟看人: 生疏时看衣着,服装能够基本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份,使人从表面上有感性的认识。但是服装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只有熟悉后才能知道人品如何。

七寸脚穿三寸鞋: 七寸的脚穿比脚小很多的三寸鞋,根本不合适,脚也会很难受。比喻人硬撑,又比喻不相配。

人少衣装,佛少金装: 人缺少衣饰打扮,就如同佛像缺少金粉装饰那样黯然失色。说明了服饰对人外表和形象的美化作用。

天晴拖木屐,落雨穿缎鞋: 木屐是鞋底有木齿的拖鞋,一般雨天穿着,可以防止雨水溅到衣服上,又可以防滑。缎鞋是用绸缎做的鞋子,质地精美。晴天穿木屐,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雨天穿缎鞋,贵重光滑的织物会被浸湿污脏,这两种穿着方法都是不合理的。比喻做事违背常理。

六月卖毡帽,正月卖门神: 毡帽为了冬季保暖。六月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毡帽派不上用场。门神是除夕门上贴的神像,用来驱逐鬼怪,并不是正月里贴的。此句比喻做事不合时宜。

为找纽扣,丢了骆驼: 维吾尔族。纽扣辅助系合衣襟,通常由几个纽扣组成一排。丢掉一颗纽扣不会有大碍,但是一粒纽扣同一匹骆驼相比,价值相差甚远。比喻因小失大。

左右的靴子没反正: 左右脚一样的靴子,不分反正,哪只脚都能穿。比喻事情横竖都一样,没有区别。

再大的蓑衣,都在斗笠下: 蓑衣和斗笠都是御雨之服,蓑衣披在身上,斗笠戴在头上。即便是再大的蓑衣,在人身上的位置总是在斗笠之下。比喻无法改变原来的地位。

耳沿儿当不得胡帽: 耳沿儿是遮住耳朵的保暖服饰。胡帽是用毡子等厚织物制作的帽子。虽都是保暖的服饰,耳沿儿只能罩住耳朵,胡帽覆盖头部面积更大。想要整个头部都暖和,耳沿儿无法取代胡帽的作用。比喻一种东西代替不了比它功用大的东西。

有多大的汉子,穿多大的袍子: 袍子要按照穿着者的身材量身制作,这样穿上才能合体舒适。比喻因材施用,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鞋的大小要符合脚的尺寸。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没那么大的脚,就不穿那么大的鞋: 鞋子不一定大的就是好的。鞋子比脚大无法正常地行走。比喻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砍掉拇指穿绣鞋: 绣鞋是旧时缠足妇女穿的一种鞋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鞋子。缠足妇女的脚只有三寸大小,这种绣鞋也是非常窄小的。为了穿上这种小鞋而砍掉脚趾,是一种为了适应畸形的鞋子而残害自身的做法。比喻不合理地迁就或生搬硬套。

画眉不成反伤目: 维吾尔族。本想描画眉毛,使眉目看起来更加美丽,却不小心伤到眼睛。比喻事与愿违,反受损害。

穿了皮袄,受了冰冻: 皮袄的皮子挡风,里子的毛可以保暖,是冬季防寒保暖的衣服。穿着皮袄还受到了冰冻,比喻防不胜防。

洗碗难免衫袖湿: 手伸进水盆里洗碗,如果不小心水非常容易溅湿衣袖。比喻工作中难免失误。

袜底扶不到脚面上:袜子的形制是根据脚型制作的。袜子不能翻过面穿,底面不能代替脚面。比喻不可能,办不到。

做了寒衣杨柳青,做了夏衣水结冰: 做了御寒的衣服,春天就来了,做了夏天的衣服,已经开始结冰。做衣服的速度总是赶不上季节的变换。比喻做事进度太慢,错过时机。

湿不了袜子,泥不了鞋: 走路时不会弄脏鞋和袜,说明道路平坦没有坎坷。比喻不会有什么麻烦、损失。

新鞋旧袜,不如赤脚:崭新的鞋子应配穿新袜子,搭配旧袜子还不如光脚。比喻不协调。

鞋里勿紧袜里紧:鞋子不跟脚不是因为袜子不合适,而是因为鞋子太大。只紧袜子不紧鞋,比喻没有抓住要点、关键。

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 一杯酒虽然不多,但长此以往也会吃垮家产; 毛毛雨虽然小,但时间久了同样会浸湿衣裳。比喻不可小看点滴损耗,积少成多。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 汉代宫廷中流行长袖舞。舞蹈者穿着的衣裙有飘逸柔长的袖子,舞动时候上下翻飞,如游龙一般,非常炫目。依靠长长的衣袖,可以使得舞姿更加优美; 依靠钱财,人们更加善于经商。此语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容易成功。

隔年的衣服,隔夜的饭: 服装有快速的流行周期,隔年的衣服已经不时兴。隔夜的饭也不新鲜。比喻事物早已不新鲜。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金簪子掉在井里,只能沉到井底,不会再丢到别处。比喻跑不出圈去,终归可以得到。

棉袄改被窝,两头苫不过来: 棉袄是絮有棉花夹里的短上衣,被窝指超过身长的棉被。棉袄改成棉被,其长度只能够盖住上半身,顾及不到头脚。比喻两头照应不来。

鞋不加丝,衣不加寸:鞋子应符合脚的长度,不能随意增加一丝一毫。衣服不能增加尺寸,否则穿着不合适。不合适的服装穿在身上,既不合体,也不好看。比喻误差不能过大。

衣成人,水成田: 耕种的田地要靠水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人要靠衣服的装扮和衬托才显得更加漂亮有风度。比喻事情成功离不开外力援助。

易分雪里粉,难辨墨中煤: 雪和脂粉都是白色的,但是雪是水的结晶,同脂粉的物理性质不同,并且雪溶化后,剩下的就是脂粉。而同为黑色的墨融入煤炭中,根本无法辨认出来。比喻事物真伪难辨。

冠虽穿敝,必戴于头;履虽五彩,必践于地:冠帽即便破旧也必须戴在头上,鞋子虽是五彩织成,也必须踏于脚下,踩在地上。从服装的功能和形制上来讲,他们不可交替。比喻不能上下颠倒。

饱暖思淫欲: 吃饱穿暖温饱问题解决后,人就容易产生骄奢淫逸的念头。

贵冠履轻头足:冠和履分别是戴在头上和穿在脚上的。不论怎样,服装都是从属于人的,是为人保暖或装饰服务的。重视服装而轻视人本身,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七次量衣一次裁:裁剪衣服之前要测量好身体各部位的尺寸,这样才能作出合体的衣服。经过七次的测量后一次裁剪,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应做得十分充足。

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弊不似敝履: 崭新的鞋子不能作为枕头,破旧的帽子也不能代替粗陋的草鞋。尽管人们更加重视头部在人体中的地位,但是事物的性质和本末是不能颠倒的。

罗裙十二折,也是小妻妾: 罗裙是旧时妇女穿的用罗制成的裙子。十二是约数,前半句形容裙子的折多。后半句的意为尽管是妾,也是为人妻。此语以两种不同的情况说明同一个道理。比喻名称虽不同,实际上一样。

美服不称,必以恶终: 美服指华丽的衣着、装饰等,说明生活奢华。此语指享受奢华却没有可以与之相称的贡献,必然得不到好的结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