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图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图澄分类:【传统文化】 西晋末后赵僧人。《梁高僧传》载,佛图澄是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本姓帛,少出家,诵经数百万言。西晋怀帝永嘉四年,为弘扬佛法,东来洛阳。时石勒屯兵葛陂,以杀戮为威,沙门遇害者不计其数。佛图澄毅然策杖至军门,得见石勒。只见他取器盛水,焚香念咒,不久,一朵青色莲花从水中烂然生出,光彩夺目。佛图澄的方术终使石勒信服,并由此对佛图澄大加敬重。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佛图澄极力劝导他不为暴虐,免害无辜,施行德化。石勒死后,其子石虎对佛图澄之言亦多有听从。在佛图澄的劝化下,石氏父子允许汉人出家为僧,并大兴土木,修筑寺院,鼓励四方僧侣前往求学。由此,佛教盛行一时。除了劝化统治者,佛图澄还尽力在民间传教,其所历州郡,共建寺八百余所,受业弟子常至数百,其中道进,法雅等弟子,都是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石虎建武十四年十 二月,佛图澄死于邺宫寺。《梁高僧传》里的佛图澄,还是位神通广大的异人,他“善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灰涂掌,千里外事彻见掌中。”其形貌似百岁人,左胁有一小孔,白天用布帛塞上,夜晚拔去布帛,孔内之光亮可照人读书。他还能听铃声而言凶吉,无不灵验。斋日,他常去河边剖出自己的肠胃浣洗,洗毕再塞入腹腔, 人竟完好如初。 十六国时后赵高僧。本姓帛氏,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少学佛,精于道术。水嘉四年(310),来东土传教。刘曜陷洛阳后,他静观形势,投奔石勒,以法术取得石氏信服,尊为“大和尚”,“事必咨而后行”。至石虎,更倾心事之,尊宠无比。屡用因果报应之说劝化二石,对他们的残暴嗜杀有所匡救。在其影响下,石赵政权正式宣布“佛为戎神,所应兼奉”,准许各族百姓出家为僧,并免除徭役、兵役和租税,从而使佛教在中国取得特权,迅速发展。其所历州郡,共兴立佛寺八百余所。又广收门徒,传授佛教哲学,弟子遍于郡国,受业追随者常数百人,名僧道安、法雅、法汰、法和等皆出其门下。后赵灭亡前,卒于邺都宫寺。事见慧皎《高僧传》及《晋书?艺术列传》。 西晋至十六国时期僧人。本姓帛氏,天竺 (今印度) 人。或谓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 人。少学道,通玄术。西晋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自称百有余岁,常服气自养,能积日不食,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神 又能听铃声以言吉凶。石勒立后赵,佛图澄前往投奔,以方术获宠,每遇大事必咨询佛图澄而后行,号曰“大和尚”。石虎时,倾心礼侍佛图澄,比石勒还隆重,百姓因而信奉佛教,营造庙宇,相竟出家。佛教由此长盛。 其弟子遍郡国。 (232―348)西晋末、后赵时僧人。原姓帛,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9岁在乌苌国(在今印度河上游)出家,后两度到临宾(今克什米尔)学法,知名于西域。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时年已79岁。后赵时,以方术神咒取得石勒、石虎信任,尊为“大和尚”,佛教大为流行。共建佛寺达893所,弟子甚多,前后达万人。弟子中以道安、法雅、法汰、法和最有名。卒时年117岁,为我国享年最长之高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