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侗族鼓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侗族鼓楼分类:【风俗文化】 侗族民族特色建筑,侗族村寨的政治、文化、社交活动中心。古歌云:“未建村寨,先造鼓楼。”鼓楼立于寨子中央,周围簇拥着一排排木楼民居。楼身分上下两部分,下如亭而上似塔。下半部用内外八根柱子竖起,内柱是主柱,用合抱大杉木直顶楼梁,外柱是副柱,支撑层层亭檐。上半部重檐斗拱,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层数五、七或九、十一层。楼下身为正方形厅堂,约二、三丈见方,厅侧架一牛皮大鼓,厅中间石砌一个大火塘。四壁镶板和栏杆,设座位,可容一、二百人集会。楼尖顶塑千年鹤或葫芦。全楼不用铁钉,全是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每年春节期间,寨与寨之间集体互访做客,到鼓楼唱《耶铺》(即《赞贺耶歌》),赞美鼓楼绚丽多姿,赞颂老人健康长寿,赞祝主寨林粮丰收;主客双方在鼓楼对唱大歌、耶歌、双歌,演侗戏,在鼓楼坪赛芦笙、踩堂舞;主客双方群集鼓楼坪吃“合拢饭”。冬闲季节,请芦笙匠师在鼓楼里制芦笙,歌师在鼓楼唱《琵琶叙事歌》,故事讲述家在鼓楼讲故事。寨上老人们在鼓楼议事,制定款规民约,处理民事纠纷;古代有外敌入侵,头人在鼓楼敲鼓,集中民众,抗击外敌。谚语云:“鼓楼议事,不可儿戏。”它发挥着侗寨政治、文化、社交活动中心的作用。 鼓楼建于村寨间,一般一寨一座,多至二三座甚至六七座不等,高7~17米,具有宝塔的形状和凉亭的清雅。侗族的彩绘常见于鼓楼、桥梁、凉亭、庙宇的栋梁和板壁之上。栋梁上多绘龙、凤、云彩,以示吉祥。壁画以侗族和汉族的历史故事以及花鸟虫鱼图案居多。通道垅层下宅庵、下宅桥和中部的接龙桥有139幅工笔画,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鼓楼全系木质结构,用卯榫嵌合。楼的上层雕梁画栋,重檐斗拱,作四角、六角或八角形,重叠三五层至七九层。楼顶塑宝葫芦,宛如宝塔。飞檐椽板绘八卦、龙凤、花卉,以象征吉祥如意。楼的底部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由若干根圆柱支撑。中间4根是主柱,用合抱的杉木直顶楼梁,外面8根、12根或16根是副柱,用以支撑楼檐。柱头挂有楹联。四周设长凳,与吊脚栏杆连接。楼中安置火塘。 通道县平阳侗族鼓楼(奉大春摄) 鼓楼的上层悬挂大鼓,村寨有事,由寨老击鼓聚众议事。鼓楼为侗寨的象征,也是本寨群众休息娱乐和接待寨宾的公共场所。人们在劳动之余或传统节日聚集在鼓楼里听老人讲故事、弹琵琶以及集体宴会,尽情欢乐。通道马田鼓楼原称“田心鼓楼”,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1950年重修。该楼建基8米见方,高15.6米,重檐飞阁,共有9层,由8根大杉木柱支撑,下宽上窄,层叠而上。1至8层都是四角,第9层为八角。四方飞檐上对称塑有飞龙、孔雀、鳌鱼、雄师、奔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横椽也绘有鸟、鱼、花、草,色彩绚丽,系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