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定莲花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保定莲花池

分类:【地域文化】

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市区中心,总面积为24000多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园内有水心亭、寒绿轩、藻咏厅等十二景,池中央为水心亭,其他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布局严谨,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是冀中平原上一颗古代园林明珠。

水心亭原名临漪亭,重檐八角攒尖顶,高约12米,底层有围廊,亭内有旋转式梯可达顶层,临窗眺望,园内景色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亭西南有圆拱一孔宛虹桥,西北有五孔曲桥,均衔亭接岸,成为莲花池的中心。清乾隆皇帝有诗赞曰:“临漪古名迹,清苑称佳构,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

水东楼在园内正东,坐东向西,共有二层,造型十分别致。下层面阔五间,顶为平台,上层建厅轩三间,单檐歇山式布瓦顶。登临平台,视野开阔,莲池景色一览无余。在楼南有两通石碑,其一为唐苏灵芝所书《田琬德政碑》,笔法潇洒,巧夺天工;另一通为明王阳明诗碑,笔力雄劲,气势非凡。

寒绿轩座落在南塘的南岸,面阔五间。轩前竹林滴翠,随风摇曳。宋代欧阳修有“竹色君子赋,猗猗寒更绿”的诗句,“寒绿轩”就是取此诗意而命名。待冬雪之时,满园银装素裹,临轩赏雪品竹,别有意趣。清乾隆帝有诗云:“竹径延长不在多,寒潇飒更绿婆娑。坐轩人设卫风展,君子应怀勉功磋。”

藻咏厅在莲池正南。原名康乐厅。二层楼阁,几经改建,才成今日的规模。面阔五间,单檐,四周有庑廊。门前有石狮一对。厅前临莲花池,设有假山、借景、对景颇多。以往文人墨客常在此吟诗作赋,故名“藻咏”。

君子长生馆在正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歇山式建筑。四周庑廊环抱,门额有“君子长生馆”匾,寓意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两边楹联为:“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馆南北有配房,南曰小方壶,北曰小蓬莱,台基向前伸入池中,可凭栏赏荷、观景。

高芬轩在园内正北,原为二层楼,取“高芬远映”之意题名。惜毁于八国联军,遂改建成轩。单檐,面阔二间,轩内北墙上嵌有清康熙皇帝题刻“飞龙”两个大字。轩前有高大的太湖石,石上篆书“太保峰”三字。轩西有金丝黄古柏,东有古槐藤罗,北有碑刻长廊。

碑刻长廊共33间,内嵌碑刻82方,分为三段:西段26方,草书居多;中段14方,以行草居多,多为诗歌;东段42方,是著名的《淳化阁帖》碑刻,为晋代王羲之、唐代怀素及颜真卿、宋代米芾、明代王阳明和董其昌等书法大师的杰作,是莲池书院的珍贵遗产,对学习和研究书法均有很高的价值。

此外,园内还有取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濯锦江边水满园”诗意修建的濯锦亭,有取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清篇留峡洞”诗意题名的篇留洞,还有响琴榭、观澜亭、洒然亭等建筑,造型轻巧秀丽,为园中著名的风景点。

莲花池为元代汝南王张柔移镇此地时开凿。初名雪香园,因栽藕养荷,荷花繁茂,故又名莲花池。现在园内唯一的元代遗物,是横跨在沟通南北两塘上的汉白玉石拱桥,共三孔,中间拱顶上为饕餮纹兽头,两侧栏板透雕荷叶净瓶,甚为珍贵。明万历年间曾大规模扩建,更名为水鉴公署。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其西北建莲书院,后辟为行宫,乾隆和嘉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曾在此驻跸。莲花池作为胜甲畿南的“城市蓬莱”,建国后经多次维修,已成为人们游览休息的场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