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河东与下汴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保河东与下汴梁

分类:【地域文化】

沙陀军人在藩镇争衡中崭露头角的,首先是李国昌之子李克用。李克用是国昌的第三子,年15岁即随军镇压庞勋,以骁勇见称。李国昌任振武军节度使,克用为云中牙将,后任云中守捉使。乾符三年(876年),他就玩弄起藩镇常用的手段,策动兵变,杀死云中防御使段文楚,据云州(治今大同市),自称留后。唐军进讨,克用兵败,与其父率族逃往塞外,依鞑靼部。这时,唐末农民战争已爆发,李克用料到唐军无力抵御农民起义军,早晚定会起用他的沙陀铁骑,曾对鞑靼部酋长说:“今闻黄巢北犯江、淮,必为中原之患。一日天子赦宥,有诏征兵,仆与公等南向而定天下,是予心也。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载!”(《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上》)他生长于神武川,根本不能满足于雄踞漠北,而是要在中原建功立业。这表现出内附少数民族渐染汉化,观念发生转变的特色。后来,黄巢攻下长安,唐朝君臣拼凑一切势力拼命反扑,宦官杨复光建议招抚沙陀部,唐僖宗遂诏免李克用罪,任命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奉诏,率步骑1.7万人开赴长安,率先攻入城中,为李唐王朝克复京师立下头功。当时李克用年仅28岁,在诸镇将中年龄最小,而“军势甚雄,诸侯之师皆畏之”(《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上》)。李克用一目微眇,其时号为“独眼龙”。唐室酬功,拜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如此,李克用名正言顺地占据了今山西忻州、晋中、吕梁及临汾部分地区,在太原建立大本营,山西成为沙陀骑兵的根据地。

河东地区素称富饶,又未经战乱,为李克用称雄争霸创造了良好条件。紧接着,李克用攻取昭义镇,兼并了该镇所辖的泽(治今晋城)、潞(治今长冶)、沁(治今沁源)三州,声势更盛。黄巢起义军被完全镇压以后,方镇割据又成为当时的政治局面。在诸多藩镇中,以晋帅李克用和汴帅朱温最强。李克用凭借兵强马壮,四面出击,攻城略地,扩张势力,而主要是与朱温争夺霸权。后来朱温代唐,建都汴梁,创立后梁政权,李克用成为后梁政权最主要的敌人。

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公元895年唐封李克用为晋王),改革旧时弊政,巩固河东后方。李克用在世时,对河东地方不事安辑,纵兵扰民,将吏率多贪暴,以至据丰饶之地反而军食不继,竟能发生以尸为粮的惨事。李存勖则“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任命李存璋为河东马步都虞候兼军城使,整饬军纪,处死带头侵扰市肆的军兵,社会稍稍安定。部下将领也能同心同德,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为打败后梁积聚经济力量。如潞州被梁军“围守历年,士民冻馁死者太半,市里萧条”;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劝课农桑,宽租缓刑,数年之间,军城复完”(《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

李存勖一方面固守河东,增强经济势力,一方面伺机出击,向中原进军。朱温死后,后梁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官吏腐败,实力大减。李存勖借此机会,出兵河北,兼并了刘守光割据的幽州,成德、义武两镇归附河东。接着利用后梁魏州兵变,占据魏博六州及邢、?等地,河北之地几乎全归入晋。李存勖以魏州为基地,与后梁夹河而战。在晋与后梁的决战中,李存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潞州降梁,泽州失守,腹背受敌,退路断绝,晋阳几于不保之时,决意进取,集中全力,乘虚奔袭汴梁,一举灭亡了存在17年的后梁政权。

灭后梁前,李存勖已在魏州称帝,冒为唐朝后裔,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李存勖即史籍所称的后唐庄宗。入汴梁后,志骄意满,穷奢极欲,日事搜刮,政事不修,仅3年身死族灭。大将李嗣源在兵变中即位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明宗虽留心政事,关心民瘼,自奉俭朴,但识见有限,臣下乏才,终不能尽革弊政,一新局面,只能做到“粗为小康”(《资治通鉴》卷278)而已。他在位7年病故,后唐政权再次面临危机,朝政混乱,不到两年就灭亡了。

后唐末年扰攘之际,山西又崛起强藩,觊觎中原,此即明宗之婿石敬瑭,时任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石敬瑭先世为沙陀平民,其父臬捩鸡,随族内徙,历事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以善骑射,由军校而至偏裨,官至?州刺史。石敬瑭为李嗣源亲兵将领,以沉静骁勇深得赏识,招为女婿。李嗣源奉命抚定邺都兵变,反为变兵劫持,脱身后犹疑不知所措,石敬瑭为他分析利害,劝他进军洛阳,夺取皇位。李嗣源即帝位后,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新五代史?晋高祖纪》)。由此事可以看出,石敬瑭早有野心,而且也能把握住时机。明宗死后,争夺皇权的斗争异常激烈,石敬瑭乘机积聚力量,窥测时机,准备南下中原。他将自己在洛阳和诸道所存财物全部收归晋阳,借口备边,把戍守幽、并的禁军全部控制在手中。表面上却屡称患病,请求交出兵权,迁移他镇,以此来试探后唐末帝对他的态度。当时人已知“河东移亦反,不移亦反”(《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石敬瑭迟早要反叛,故末帝令他移镇天平,采取主动。石敬瑭自恃“太原地险而粟多”(《新五代史?晋高祖纪》),“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遂在晋阳举兵叛乱。然而石敬瑭尚恐实力不足,听从幕僚桑维翰的建议,“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勾结契丹,许以优厚条件,以为外援。后唐派张敬达率大军讨伐晋阳,契丹主耶律德光率五万骑由雁门来援。契丹兵解晋阳之围,耶律德光与石敬瑭会于太原北门外柳林,册立他为大晋皇帝。石敬瑭身穿契丹服饰受册封,即皇帝位。他马上兑现许诺的条件,“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当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的事件。云、应、朔、蔚四州即山西北部地区,自此成为契丹统治的区域。

石敬瑭做了契丹卵翼下的皇帝,依靠契丹兵围攻后唐的讨伐大军,并将其逼降。然后挥兵南下,进逼洛阳。后唐末帝举火自焚,政权灭亡。石敬瑭建都汴梁,史称后晋政权。石敬瑭在位不满7年,藩镇反叛不断,中原屡遭涂炭。石敬瑭媚事契丹,除岁输金帛30万外,还要每年向契丹奉送各种礼物和玩好珍异,对契丹的重要人物都遍加贿赂,而且言辞谦卑,态度恭顺,惟恐失去了这一靠山。对境内人民则盘剥刻削,以供军费和奉送契丹。诸镇州县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天灾人祸,致使民不聊生。后晋政权较后梁、后唐更为黑暗,更为不得人心。

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贵继位,是为后晋出帝。他任用景延广,其人好为大言,不务实际,先怂恿出帝不向契丹称臣,只用家人礼,称孙不称臣;后又说“晋朝有十万横磨剑”(《旧五代史?景延广传》),契丹兵若来犯,只有一战。实际上,他未做任何抗辽准备。而藩镇中却有平卢节度使杨光远暗通辽主,欲依靠契丹,重步石敬瑭的后尘。契丹有此机会和借口,3年内四次南下,虽然中原军民奋力抵抗,数次挫其锋锐,最后终因晋军主将杜重威叛降,被契丹攻入汴梁,后晋灭亡。

在辽兵数次南下,频频蹂躏中原的时候,石敬瑭的得力干将刘知远却盘踞河东,积极策划,扩充实力,静观时变,准备取代后晋。刘知远先世为沙陀部平民,后居太原。他初为军校,隶于石敬瑭部,因在战场上救护石敬瑭,遂成亲信。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以刘知远为都押牙,充心腹之任。石敬瑭在太原起事时,刘知远和桑维翰出力最多,他曾以5000兵力守卫太原,抵御后唐的5万大军,契丹主耶律德光都很赞赏他的英勇善战。石敬瑭入都汴梁,就用他执掌禁兵。后与石敬瑭有隙,出任河东节度使。此时他已心怀不满,萌生异志。到辽兵南犯之际,他不发一兵一卒前往援救后晋,只是分兵守境,坐观成败。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扩充实力上。史载:“初,晋主与河东节度使、中书令、北平王刘知远相猜忌,虽以为北面行营都统,徒尊以虚名,而诸军进止,实不得预闻。知远因之广募士卒;阳城之战,诸军散卒归之者数千人,又得吐谷浑财畜,由是河东富强冠诸镇,步骑至五万人。晋主与契丹结怨,知远知其必危,而未尝论谏。契丹屡深入,知远初无邀遮、入援之志。及闻契丹入汴,知远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轶。”(《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刘知远既不抵御契丹,也不投降契丹,保持中立态度。契丹攻下汴梁,他还派人奉表祝贺,及至耶律德光在汴梁呆不下去,准备北遁时,他在太原称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称帝之后,仍不发兵与契丹作战,各地军民逐杀辽将,上表归诚时,他都一律收纳,正式给予任命。然后带着文武官员,乘虚南下,接管了契丹逃走后的中原地区,入都汴梁。

后汉政权存在的时间最短,仅有4年。刘知远称帝1年,患病身死。其子刘承钓继位,年幼轻佻,竟然动手翦除权臣,激变枢密使郭威,遂被取代,中原又成为后周政权的天下。

后周建立后,刘知远之弟、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河东,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刘知远南下之时,深知河东一道具有左右政局的重要性,因而不肯将河东假手他人,而是任命自己的弟弟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意在守住根本,防止有人效仿李存勖、石敬瑭和他自己,再次由此南下中原,颠覆他的政权。刘知远不为无识,这一手还真的起了作用,他的中原政权丢了,河东在刘崇手中安然无恙。北汉小朝廷仰仗地利,依附契丹,竟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政权,与北宋王朝尚对抗了19年之久。沙陀族军人利用山西的地利,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再无余蕴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3:09